正文

《大国风范》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纠葛(3)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毛泽东不得不表态说:“怎么对共同事业有利,我们就怎么办。这个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过现已清楚,目前不要急于从旅顺口撤军,也不要急于修改条约。”此前,毛泽东已经表示过,签订新条约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但在第一次会谈时他就被迫承认不要急于修改条约,这使他内心非常不快,以致后来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在毛泽东看来,斯大林不同意签订新条约,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在斯大林的寿辰庆典上,可能是由于对第一次会谈的结果感到失望,毛泽东表情冷漠,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几天后,毛泽东对苏方人员说,他这次不是专门来给斯大林祝寿的,还想做点其他工作。

12月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二次正式会谈。在长达五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斯大林只字未提中苏之间签订新约的问题。这使毛泽东极为恼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毛泽东没有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任何接触,也拒绝参加任何公开活动。后来,毛泽东向苏方人员表示身体不适,取消了在苏联各地旅行的计划,并提出想提前一个月,在1月底离开莫斯科回国。

就在此时,1950年1月5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与国务卿艾奇逊(Dean Gooderham Acheson)分别发表声明和演讲,宣布了美国刚刚确定的对华新政策,美国开始对中共采取宽容和拉拢的政策,这是美国在国共内战后期观望态度的继续发展。微妙的国际形势变化,尤其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使斯大林不得不改变态度,同意周恩来赴莫斯科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订,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总体来说,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还是很友好的,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43个工业项目,并派遣大批顾问和专家帮助中国经济建设,培训中方技术人员、接收中国留学生,斯大林甚至同意与中国开展核武器技术合作。

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关系,中苏同盟关系内部在一开始就存在利益冲突,在新条约谈判过程中毛泽东与斯大林还存在着激烈交锋。利益冲突的存在并不影响同盟关系的确立,但却影响到中苏同盟的稳定性,这也为中苏同盟关系的最终破裂埋下了隐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