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跨过鸭绿江之前(2)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艰难的抉择

最先介入朝鲜战争的是美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判定这是苏联为首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6月25日,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指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破坏和平的侵略国,要求朝鲜军队撤回三八线。6月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空军和海军参战,由于把朝鲜战争看作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行为,杜鲁门同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 7月7日,在美国操纵下,安理会又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联合国会员国提供军队组成“联合国军”。在美国的拼凑下,14个国家的军队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指挥官是美国的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美国的干涉具有了合法的掩护。

在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进展顺利。但是美国军队介入后,朝鲜人民军则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越过三八线的人民军面临着被全歼的危险。

斯大林本来对朝鲜的形势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但是美国干涉后,也开始意识到局面的危险性。尤其是在10月1日接到朝鲜的求援信之后,斯大林左右为难,如果苏联直接出兵,将冒着触发美苏之间战争的危险,如果任朝鲜人民军失败,那么苏联不仅将丧失朝鲜半岛这一重要阵地,而且也将严重损害社会主义阵营的形象。斯大林想出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让中国出兵。为此,在拿到金日成的求援信10分钟后,斯大林就通过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向中国表达了下述意见:朝鲜半岛的形势极为糟糕,希望中国考虑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朝鲜,帮助朝鲜同志。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当日就回复说:“这一行动可能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谨慎从事。”在接到斯大林电报的同时,毛泽东还接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希望中国出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帮助朝鲜作战。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毕竟中国是一个刚刚摆脱战火的新生国家,一切都百废待兴,如果在朝鲜半岛再次陷入一场与一个超级强国的战火之中,对中国的建设将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的侵略会越来越猖獗,对朝鲜、中国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毛泽东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初步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10月4日,在彭德怀参加的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坚决支持毛泽东出兵朝鲜的主张,并同意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彭德怀的支持坚定了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心和信心。最后,经过几次讨论之后,毛泽东决定一方面着手组建志愿军,为出兵朝鲜做准备,另一方面派周恩来等人前往苏联,决定视苏联的援助程度决定是否出兵。周恩来在与斯大林谈判的时候表示,中国目前出兵存在很多困难,如果苏联能够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就将出兵朝鲜。10月11日,斯大林答应为中国军队提供武器,并同意出动空军帮助中国沿海城市的布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