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苏联人撤走了专家(1)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苏联人派来了专家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冷战爆发。为了加强各自在冷战中的地位,双方想方设法拉拢盟友,夯实冷战基地。对于苏联来说,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向各个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派遣大量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和顾问。借此,苏联可以增加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加强苏联的“老大哥”地位。

遗憾的是,在处理派出专家问题的时候,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把两党关系混同于两国关系,致使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在专家问题上体现出来,而且这是以撕毁合同为代价的。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的时候,苏联人撤走了专家,1956年波兰波兹南事件引发的波苏关系危机中,波兰要求苏联撤走专家,在苏联与阿尔巴尼亚关系破裂的时候也出现了这一现象。而在这些撤走苏联专家的事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也是影响最大的就是苏联在华专家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极度缺乏经济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以专家为例,国民党留下的工程师和专家只有2万人左右,这其中还包括少数的日本人。姑且不论数量,有些技术人员由于对新生政权的误解与敌意,不可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为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决定向苏联求助,申请派遣苏联专家来华工作。早在建国前夕,也就是1949年刘少奇访问苏联的时候,就带回来220名苏联专家。新中国建国之后,更是有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了中国。沈志华先生在《苏联专家在中国》一书中指出,到1956年底,在华工作的苏联顾问和专家共3 113名,其中技术专家2 213人,经济顾问123人,科学和文化领域的顾问和专家403人,军事顾问和专家304人。而且,苏联专家来的时候不是“单枪匹马”,他们还带来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总重达到600吨。在中国的重大项目建设中,苏联专家从资源勘探、厂址选择、技术设计、机器设备、建筑安装和试车投产等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苏联专家在华期间,还帮助中国培训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苏联在华专家绝大多数非常敬业,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甚至时常加班加点。以在株洲的331厂为例,在那里工作的苏联专家不仅每天坚持日常工作,而且遇到重大的实验时,甚至都牺牲了休息时间。在高等院校中,也可以经常看到苏联专家的身影,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聘请的98名苏联专家帮助该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逐渐推广到全国高等院校。对于苏联专家的工作,毛泽东曾经给予充分的肯定:“苏联专家绝大部分人都是很好的同志,使人不满的是极少数,苏联专家把中国的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工作十分热情,并且做了不少义务劳动。有些人不止工作八个小时,而是十个小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