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援建“坦赞铁路”的决策(2)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达成最终协议

在1965年2月尼雷尔总统访华时,中国与坦桑尼亚就达成了援建坦赞铁路的原则性协议,会谈纪要中写道:中国方面同意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工程,并包括对沿线煤矿的勘探。中国总理说明援建铁路和灌溉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并要求双方暂不对外公布。

由于受到来自西方的压力,尼雷尔总统对接受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一事还曾出现过犹豫。1965年6月,周恩来回访坦桑尼亚,在商谈坦赞铁路问题时,尼雷尔表示,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经济并不发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如有可能,坦赞铁路还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来援建。周恩来说,坦赞铁路无论是由中国援建还是由西方国家援建,都可以,问题是必须尽快修起来。西方不修,中国一定修。

由于坦赞铁路涉及到坦桑尼亚与赞比亚两个国家,在同坦桑尼亚达成原则性协议之后,中方还要与赞比亚达成协议。在当时,决定接受中国的援建是需要一定政治勇气的,卡翁达总统的态度不如尼雷尔积极。他本来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直到1967年初,南罗得西亚宣布“独立”,导致赞比亚交通运输和经济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困难,急需另寻出海口,而西方援建又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卡翁达才转而想要了解中国在援建铁路问题上的态度。

1967年6月,卡翁达总统访华。在与周恩来会谈时,卡翁达出于自尊,没有主动提出要求中国援建铁路,反而是周恩来直接提出修建铁路的问题,并反复询问相关情况。卡翁达说:“下个月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四国要召开财政和交通运输部长会议,进行讨论,做出最后决定,因此想先了解一下中国政府的意见与态度。”

周恩来表示,中方已与尼雷尔总统谈过多次,答应帮助修建,我们是把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放到一起考虑的。只要两国总统下决心,我们愿意承担投资,还会把有关设备从海上运过去。卡翁达满意地表示:“我不可能要求更多的了,在目前阶段,你们愿意帮助我们修,完全满足了我们现在的要求。”

随后,坦、赞两国政府很快组成代表团到北京与中方商谈有关修建坦赞铁路的事宜。1967年9月,三国政府代表团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协定规定:中国政府派出必要数量的专家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就铁路工程进行考察,其费用由中国负担;中国政府派出必要数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铁路工程进行勘测,根据考察、勘测的结果,由中国方面进行设计;根据设计结果,由中国政府派遣必要数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坦桑尼亚政府和赞比亚政府组织施工。

至此,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最终协议就这样达成了。

坦赞铁路于1970年10月开始动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中国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正像中国一直竭尽全力援助非洲人民一样,非洲人民也一直支持着中国。所以,当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毛泽东就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