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方智慧》变革与创新的时代(1)

东方智慧:中国思想与思想家 作者:刘德斌


处于“轴心时代”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确实是中国人在思想文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并起,各派的思想家都在讲学授徒,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主张,以期用自己的思想改造社会,对这样一种思想迸发和繁荣的景象,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时期形成的思想,对此后中国两千余年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变革与创新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各诸侯国之间称雄争霸、割据混战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几次长时间的分裂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时代。此后秦汉帝国的思想文化和典章制度,都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而至秦汉时代最终定型的。

变革首先来自经济方面。

早在中国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就已经以农耕为主要的经济模式了。可是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这里的农业始终处于粗放阶段,生产率比较低,人们还不得不依赖畜牧、渔猎、采集野生植物等作为食物的补充来源。自商朝的中后期起,中国的农业开始向精耕农业演进,人们逐渐开始通过人工施肥来保持土壤的肥力,而不必再将土地休耕;知道了选种育种的技术;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以部分地解决干旱问题;农具的材质也由石器、骨器、蚌器向铁制农具转变;不仅发明了犁耕,还掌握了用牲畜牵引犁的播种方法。在种种改革的累积之下,中国步入春秋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已经走向精耕农业的发展阶段了。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大量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因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使社会的阶层变得更为复杂。而由此导致的社会财富总量的迅速增加则容许更多的人脱离食物生产,转而从事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当然,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也因此而加重,导致出现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也需要统治者思考,如何进行改革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社会的需求无疑是激发思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变革主要体现在制度层面。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各国纷纷以君主任命的官员取代世代袭职的世卿;郡县制作为新出现的地方行政体制越来越普及,领主封邑在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下降;出现成文的法典、专职的法官,职业化的军队、制度性的税收;政府各机构分工越来越明确;君主以俸禄的形式为官员的服务提供报酬,而不再赏赐他们封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