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方智慧》先秦显学:道家(3)

东方智慧:中国思想与思想家 作者:刘德斌


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为人应该像舌头,灵活、不与任何人发生正面冲突,用迂回的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应该像牙那么固执,对人、对事都硬碰硬。牙与舌头碰了一辈子,每次碰撞总是舌头退让,但最终的胜利者显然是舌头。

老子的人生哲学在治国方面的方法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突出强调统治者要“正”,这是首要的,其次是“无事”。在老子看来,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正义,其次是统治者要“无事”,不要多事。这与其无为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后代才把老子的政治学说归纳为“无为而治”。

老子还作过一个比喻:“治大国若烹小鲜”,鲜的意思是鱼,老子的意思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统治者应该像烹饪一条小鱼一样。我们知道,小鱼是非常柔嫩的,入锅之后不能多翻动,否则就炖碎了。治理国家也应该如此,要尽量保证平稳,不要总是搞运动,这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若是统治者今天搞一个运动,明天搞一个运动,就好比总翻动锅里的小鱼一样,必然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

西汉初年实行老子的“无为而治”政策,统治者尽量不生事,不干扰农业生产,结果国力迅速从战争中恢复,出现了史学家所赞美的“文景之治”。

关于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还有一段趣事。

汉初两大功臣萧何和曹参先后担任丞相。萧何去世,曹参继任宰相之后,他用在公事上的时间很少,整天饮酒。很多公卿大夫、将领们来找曹参商议公事,曹参便招待他们喝酒,直到喝醉了,什么建议也来不及讲,便又回去了。当汉惠帝责备他不作为时,曹参反问:“陛下自己觉得,您和从前的皇帝相比,哪一个更英明呢?”汉惠帝说:“我怎么敢与先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汉惠帝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先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制定好了各项法令,我们只要遵循他们的办法,不用有所作为,不也是可以的吗?”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

老子还认识到,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用《老子》书上的话来说,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说,祸和福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祸中有福,在福里有祸。应该说,这种思想是非常具有辩证精神的。

运用这个观念,老子在解释社会现象时,进而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命题。老子认为人和万物草木在生时柔弱,在死后却刚强,因此刚强是属于将要死亡的一类,而柔弱的则会蒸蒸日上。因此,至善的柔应当像水那样,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竞争。人应该理解,天下最柔的东西,能在最坚硬的东西中穿梭往来。这种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实际上是指新生的弱小事物必定会战胜腐朽而庞大的事物。中国人非常推崇水滴石穿的精神,应该说,就是受老子思想影响的体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