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碰撞融合》魏晋时中西遭遇的扩大(1)

碰撞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作者:刘德斌


公元220年,东汉王朝在各方势力的打击下走向灭亡,中国进入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此时位于中亚的贵霜帝国也走向衰落。位于伊朗高原的安息帝国,则于226年被新兴起的萨珊波斯(226—651年)灭亡。在欧洲的罗马帝国,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危机(三世纪危机),并于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其原来的领土上产生了十几个分裂的小国,而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则经历了漫长的统治时期,直到1453年为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帝国灭亡。

虽然中西差不多在同时出现了政权的衰落,乃至更替,但是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却依然保持畅通,尤其是中国北朝时期,由于各统治民族同西域少数民族间的固有联系,中西陆路交通进一步拓展,使丝绸之路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三国时,魏曹丕即位后,国力强大,向西部用兵。222年,曹魏政权正式恢复戊己校尉的设置,驻扎在丝路的要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后又恢复西域长史的设置,驻地设在海头(今罗布泊西),这两个设置分别处于丝路的北道和南道。此后,曹魏陆续平定了河西的地方势力,西域各政权纷纷归附曹魏政权。自此之后,西域各国,如龟兹、鄯善、于阗、疏勒、车师等国,贡使岁岁来朝。魏文帝曹丕也十分重视与西域诸国之间的关系,对各国使节均厚赠而返。

265年,世家大族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政权,继续沿袭曹魏管理西域的模式,并普遍授予各国国王官职,授予他们“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等官职。

316年,匈奴人刘渊南下灭西晋,司马氏南迁至今南京,建东晋,中国北方陷入十六国纷争的局面。占据凉州的诸地方割据政权(如前凉、后凉、西凉、北凉),依然与西域之间保持着联系,只不过此时的西域和外国商人,大多在以前的河西四镇等地贸易,不能进入长安、洛阳。在肥水之战前,前秦苻坚也曾遣使西域,以缯彩赠与诸国国王,使西域十余国前来朝献。

389年,拓跋建北魏(386—534年),并逐渐统一中国北方,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中国与西域的联系。439年北魏灭北凉,就是为了打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442年,北魏在敦煌设立沙州,继而在西域重镇鄯善、焉耆分别设镇,实行直接管理。437年,北魏派董、高明带着大量的金银、绸缎出使西域。北魏时期是中西交流的重要时期,都城洛阳作为当时西域商人的荟萃之地,有专门接待商人和使者的“四夷馆”,而且设有专门供西域和外国商人买卖的市场,称为“四夷市”。

就在中国各政权努力与西域建立联系的同时,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联系,也在双方的努力下得以实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