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碰撞融合》异域风情的传入(1)

碰撞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作者:刘德斌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从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东西方之间的影响,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物质层面的东西。中国的物品,如丝绸、纸张、铁器、瓷器和漆器,以及中国的技术,如养蚕技术、纺织技术等,都开始向西传播,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丝绸。

中国丝绸的外销最早始于先秦时期,一直到汉唐时仍是中国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张骞通西域之后,汉使出使西域,一年之内少则五六次,多则十几次,每次人数都在百余人至数百人不等,这实际上是以政府名义组织的贸易队伍。不过,恐怕西方商人才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主体,尤其是中亚商人。史书中记载,大宛至安息的居民普遍善于经商,两汉时期“西域贾胡”已经深入中国各地,到南北朝时期更是有大量的西域商人云集中原,为了接待他们,北魏特设了“四夷馆”和“四夷市”,而这其中从事丝绸买卖的占大多数。

自西汉以来,罗马帝国就已经成为中国丝绸的最大主顾。罗马人对中国丝绸的喜爱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公元前48年,在罗马的一次庆功宴上,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凯撒突然脱掉外套,露出了他的丝绸长袍,令在场所有人无比惊讶和羡慕。

由于销往罗马的丝绸大都由中亚、西亚民族,甚至是南亚的印度商人操控,这就使得丝绸的价格十分昂贵。在罗马帝国后期,中国丝绸的价格一度曾经与黄金等值。据统计,在1世纪后期,罗马每年都要向阿拉伯半岛、印度和中国支付至少一亿金币(超过100万英镑)的丝绸货款,仅公元前31年至公元192年间,罗马帝国就在对东方的贸易中损失了约1亿英镑,这也是后来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对丝绸的迷恋程度比之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罗马帝国时,仅仅是上层贵族才穿丝绸衣服;而在东罗马帝国时,各个阶层的民众,不分贵贱,都身穿丝绸。公元401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Theodosius Ⅱ)受洗君士坦丁堡时,“全城的人都头戴花环,身穿丝绸袍服”。这种对丝绸的迷恋,直到公元552年养蚕技术传入之后才减弱。

伴随着丝绸的西传,西方人一直试图将中国的养蚕技术和纺织技术移植过来,但这一技术的外传一直到很晚以后才实现。

这两项技术首先在西域的于阗(今和田)和高昌(今吐鲁番东)推广。据说,由于中国皇帝不愿蚕种外传,出嫁给于阗国王的中国公主,是将蚕种藏在凤冠之中带到于阗的。当然这仅仅是传说,因为东汉时中国并未与于阗联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