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何来“大日本”(4)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 作者:程万军


南宋灭亡后,大批汉人前往日本,北条时宗组织他们在日本修建了一座大型寺庙——建长寺,这座日本“准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吸引大陆精英来日的一个文化航标,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学习继承中华大统的志愿。此前,大陆为华,日本为夷,此后,日本以“东方正统”自居的思想开始逐渐形成,并且试图“君临”大陆。尤其是明易清后,日本人的这种思想与历史观变化愈加强烈。近代日本学者山鹿素行所著《中朝事实》、桑原骘藏编撰的《东洋史要》、林鹅峯的《华夷变态》等史作均有表述。成于1672年的《华夷变态》,最清楚地表明了彼时日本人对中国看法的转变,序文言“鞑虏横行中原,是华变于夷之态也”。进而延伸日本“接续正统”的合理性:“他邦(中国)虽有博识之士,观其作为,不及天地之智也,其道可行于世者,几近于无。而吾皇国之古道,自天地伊始,平坦宽阔,为其不可道破,后人亦难知之矣。吾邦古道,虽言绝迹,室则与天地共存,永无止境也”。

大家都说日本人欺软怕硬,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对孱弱的宋朝出兵、反而叫板宋亡后的元、明、清这些中国大一统王朝? 除了日本本国的政局动荡与否,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启自这个“崖山事变”。

日本人至今对宋朝都有强烈的感情,他们对汉文化的学习延至于宋,他们认为:元朝之后事实上已经没有真正的中国人了。而自古以来没有被异民族支配过的日本才是华夏文明的唯一有资格的继承者。

此论恰当与否,今天看来也许并不重要,但至少可以看出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给日本留下的深深烙印。

据说即便是明朝汉族复国,日本也不再崇拜,他们认为亡国之后的华夏已经不纯了,只有他们能取而代之。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致明中国国书中尽显狂妄。吹嘘日本已非昔日之日本,“其教化所及之处,朝鲜入贡,琉求称臣,安南,交趾,占城,吕宋,西洋,柬埔寨等蛮夷之君长酋师,无不分别上书输贡”,俨然建立了一个取代中华的“大日本”。

所以,元朝与日本结下“梁子”,明朝以后正式拉开日本与中国对抗。戚继光抗击倭寇侵扰的历史就不再赘述了。日本不再愿意矮化为“夷”之位置,全力争与中国平等的“华”的地位,直至超越中国,成为东方世界的“领袖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