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抹不去的胎记(10)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 作者:程万军


4、动摇:日本从何时开始排斥“汉才”

一般人认为,日本主流社会排斥“汉才”是从十九世纪中叶、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的,其实那早已是“迟来的告白”了。

日本动摇对中国的崇拜,是从元朝开始。抵触“汉才”的松动局面,在十六世纪中国大明时代出现。这首先拜葡萄牙人所赐。

前面章节已经介绍,日本在与西方接触之前,其传统的世界观是为“三国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由中国、印度、日本三国构成的。 “三国世界观”之核心,即“慕夏”世界观——以中国华夏文明为指南针。师从“汉才”是日本大化改新以来的“既定国策”,贯穿日本中世纪。

1543年葡萄牙人始通日本后,随着西方“拉丁文明”的陆续传入,日本的精英阶层开始敏锐地意识到在三国之外,还有一个文明的西洋世界。这段时间是葡萄牙人在日本活动的高峰期。火枪在这个时候被葡萄牙人传进了日本。火枪后来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人切身体会到“拉丁文明”的别有洞天。“牙才”撬动了“汉才”,由此,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世界观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但是,日本对于“汉才”,十六世纪只是松动,并未达到排斥的地步,激烈的批判与局部的排斥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此时,除了“牙才”之外,日本又接触到了新鲜的“兰才”,荷兰人令日本人大开眼界的本领,首先不是航海商船,而是发明了解剖学的“兰医”。

由是,一个令中国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日本拿“汉才”第一个开刀的项目,竟是中国人一直引以自豪的中医。

这里,有必要再交代一下的背景是,在西医鼻祖荷兰医学传入日本之前,当时中医是东亚的统治性医学。日本与中国一样,没有解剖学,传统中医观念认为,解剖人体是行“非君子之道”。但是中医保守的疗法并不能解除许多患者的痛苦。《解体新书》的出现,是西医荷兰医学的解剖学为患者打开的一扇“天窗”,这扇窗户令日本一些青年医生产生极大兴趣,他们开始鼓动医学馆成立,努力减少中医学部分,而更多的引入西医学。在他们鼓动影响下,医学馆渐渐成为“西学东渐”的一大会馆。“解剖”二字也是作为日本首创“当用汉字”才传到中国。

引领日本“弃中医扬西医”的,是江户时代具有“神医”之称的杉田玄白。他是日本“兰学开拓之父”、“日本解剖学始祖”。

1771年,杉田玄白等亲自解剖处刑犯人的尸体,据此证明了荷兰版医书的正确性,打破了“不能解剖”的中医传统理论,纠正了机械套用阴阳五行的错误。从临床实践出发.日本对传统中医理论展开了批判。

1774年,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兰学家翻译出版了《解体新书》,进一步从临床理论上证明了荷兰医学的正确性,全面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的错误,由此引发了日本对“汉才”的怀疑和激烈批判,拉开了日本学习“洋才”、追求现代化的序幕。

此前,在日本医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尊崇中医的“后世派”。他们机械地套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偏好脱离临床实践的思辨,致使其中医理论发展到玄妙而不可解的地步,严重地阻碍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