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抹不去的胎记(13)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 作者:程万军


虽然朱元璋鄙视日本由来已久。在他眼里,日本就是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小丑国。但日本却认为本国比这个明国更有资格继承中华大统,他们以中华正统——上古人自居。针对大明皇帝对日本的鄙视,日本也进行了回应,日本学者写了一首诗《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诗》,描述了日本国现状: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这首五律倒也写得中规中矩,诗中开篇就表达了对汉唐文化的仰慕和追随,自命不凡的情绪更是溢于言表。

这就是即便在今天,“唐宋在日本”之说仍流传的原始出处。

大明与日本剑拔弩张,战争呈一触即发之势。然而,面对朱元璋步步紧逼,日本当政者还是寸步不让。他们的“底气”除了上述历史原因,还有没有更“撑得住”的现实原因?

追寻历史的深处,发现还有一个日本当政者的现实“战略”眼光原因,甚至占据日本对抗中国的“底气”更大比重。

这要与日本内部变化联系起来。当时日本虽处“南北朝”时代,但执掌南朝的怀良亲王正处于“起势”时期。南强北弱,大有江山一统、吞吐八方之势。杀明使、回战书,使怀良王声名远扬,此后,日本向明朝下书,很多都假托怀良王之名,以壮行色。而怀良亲王的底气,一是来自日本抗元“神风”的信心,二是他的战略眼光独到——断定朱元璋“不敢征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