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工女孩》二 城市(12)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作者:(美)张彤禾


巴士上的年轻男人散发着浓烈的汗味,那是人在室外走了很长的路却从来没有享受过奢侈空调才产生的味道。年轻女子则完美无瑕: 她们没什么味道,头发总是顺滑而闪亮。每辆巴士上都会有几个外地人,拿着塑料袋罩在嘴上,静静地呕吐。晕车是乡下人的通病,他们不习惯坐车。绑在车顶上的褐色塑料袋,像是一串串熟透的香蕉,开始腐烂。巴士上的乘客带的东西五花八门到让人惊讶;农村的生活方式就是什么都不会扔掉。我看到过: 有人带着老旧的电视机;装着电线的柳条筐;一个外面挂着硬泥浆、里面装着泥瓦匠工具的筒子;一把一码长、看起来像凶器的扳手。还有一次我看到有个年轻姑娘拿着两米长的扫帚柄。

车站是没有标识的,也没有站牌写明路线。你得开口问: 信息要靠口口相传,仿佛我们生活在还未发明文字的古代。有两次我买了有巴士线路的地图,但两张地图都过时了。事情变化得太快,来不及用文字记下来。其他的乘客和我一样摸不着头脑,经常会喊出他们要去的但其实早已开过头的地名,然后仓皇离去。无论我去哪里,都有人找我问路。一天下午,我搞不清方向,跟一个外地女人问路,过了一会儿她问我,“你是湖北人?”这算夸我还是骂我?我只是要回家而已。

晚上巴士很早就收工,对于那些坐不起其他交通工具的人来说真是不公平。八点以后,人们就会住在朋友的宿舍里,即使大部分工厂禁止访客留宿,一旦抓到会罚很多钱。

我在巴士上从没见过老人。

一天晚上我搭了一辆从深圳到东莞的巴士。大约走了一半,巴士停了下来,司机冲乘客吼着,换一辆车。这虽然并不合法,但很常见: 深夜的时候,只载满一半的巴士乐于把乘客赶上另一辆半空的车,而不是继续开下去亏钱。赶乘客的巴士司机会给接手的司机一笔钱,按交接的乘客人数算钱。

第二辆巴士上路后,售票员说这车根本就不到东莞。这也很常见: 一旦第二辆巴士拿到了钱,剩下来唯一的目标就是赶紧把乘客甩掉。

巴士停了。“去厚街的在这里下。”售票员是个瘦得皮包骨的广东男人,无论说什么都用浓重的鼻音吼出来。他走到通道上,点来点去,命令一些人下车。他点到了我。

我前面的一个乘客下车了,消失在黑夜中。我走到车厢前部,在最低一层的台阶上探出身体。我们在漆黑一片的公路上,旁边是一块废弃的工地。

“这里没有出租车,”我跟售票员说。“我不下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