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工女孩》三 穷死是罪过(8)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作者:(美)张彤禾


东莞的工厂里,男女分工很明确。女人当文员,在人力资源部和销售部门工作,流水线上绝大多数的工作也是她们的;老板们觉得小姑娘更勤奋也更好管理。男人垄断技术工种,比如模具设计和机修。他们通常占据工厂的高层职位,但也出现在最底层毫无出路的岗位上: 保安,厨子,司机。工厂外面,女人做服务员、保姆,美发师和妓女。男人在工地干活。

这种性别划分也反映在招工广告上:

高埗手袋厂招聘

销售: 限女性,英语四级

前台: 限女性,会讲粤语

保安: 男,30岁以下,身高1米7

或以上,退伍军人,懂消防,

会打篮球者优先

这同时暗示了不少信息。年轻姑娘享有流动性更强的工作机会;她们可以进厂做流水线工人,然后升职到文员或者销售。小伙子进厂则更难,一进去往往就难以改变。女性不管在厂内厂外,都有更广泛的社交,很快就能接纳城市的穿着、发型和口音。男人则容易自限在局外人的世界里。女性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要留下来的意愿也更强。

女性占中国流动人口的三分之一。她们往往比打工的男性更年轻,也更可能是单身;她们离家更远,在外的时间更长。她们更有自我提升的动力,也更可能将打工视为改变一生的机会。一项调查显示,男性表示获得更高的收入是离家打工的主要目的,而女性则渴望“有更多的生活经历”。和男人不同,女人无家可回。根据中国的传统,儿子结婚以后要带老婆一起回他父母家;男人永远在他出生的村子里有一个家。女儿,一旦长大成人,便永远不会回家居住——直到她们结婚,否则哪里都不是她们的归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