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工女孩》三 穷死是罪过(12)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作者:(美)张彤禾


每一个成功故事都以个人胜利结尾,而且都能量化到会计的账簿里: 公司的月营业额有多少,或是房子有几平米。在一篇“雄心造就我”的故事里,一个小保姆自学读书写字,靠卖冰棍、送货,给人剪头发和兜售保险供自己和弟弟念完大学。故事结尾时,她已经是一个保险公司销售部门的头头,还有一间一百二十平米的房子。另一篇“做自己的主人”中,一个姑娘做了两年的美发师而没有拿一分钱薪水,就为了学成这门手艺,最后开了自己的美发店。月营业额三千块,租金六百,税金一百,剩下全都是她自己的。还有一篇“想拍电视剧的女孩”,一个姑娘从最低贱的办公室杂活开始做起,勤勤恳恳——她经常连续打字十个小时不休息——最后成为一家娱乐公司的副总,还拥有一间七十平米的房子。

成功的道路漫长而艰难,许多人在路上迷失了方向。一个姑娘可能梦想着找到一个爱她、支持她的男人。但这总是歧途。

我回到家,放声大哭,不敢相信我的真爱是一个大骗子。

他看中了我那么容易被欺骗。

如果我现在就这个样子离开他,谁还会要我呢?

文章也描写了打工生活的种种不堪。一个姑娘混进麦当劳的厕所,因为她的房子设施太差劲了: 麦当劳的厕所环境太好了。不仅非常干净,还有手纸和干手机。一个打工者不好意思告诉他老板他买不起手机。而那些找到办公室工作的幸运儿则发现里面的水深火热跟达尔文描述的一样残酷:

因为我有些客户没有付清款项,公司让我去负责收款,我每个月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要押在公司那里,直到客户付清所有的钱。这合理吗?

我们公司规定每个月开除销售业绩最差的那个人。这合法吗?

有些时候,这种自我依靠的寓意有点过了头。有一篇文章说一个保姆遭到体罚,但没有关注家政工人的弱势处境,而是赞美她逃出主人家的勇敢。唯一能拯救王丽的人就是王丽自己。有篇报道在写一场百货商场里的致命火灾时绕开了更重要的话题——建筑质量低下和缺乏防灾措施——避而不谈,而是教人火中生还的小窍门: 火烧到身上的时候要脱掉衣服或在地上打滚以扑灭火焰。

和中国媒体一成不变的说教相反,打工族杂志开拓了一片新领域。他们并没有坚持那些皆大欢喜的结尾。许多故事以苦恼或是困惑告终。在他们描述的世界里,人们互相欺骗,对于寂寞或迷失的人,他们袖手旁观。他们从来不提哪些法律需要修改,哪些行为需要改进,他们也从来不提政府。他们所写的,就是要如何活在这样的世界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