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统万城》第十四歌 拓跋北魏(1)

统万城 作者:高建群


叱干将军大开城门,领着幕僚在城门口齐齐跪下,礼仪相迎。街道上一字儿摆些茶点、干果等吃食,任过境大军食用。

金盘子中放着一把叱干城城门的钥匙。跪着的叱干将军,头低下来瞅着地面,两手将金盘子高高举起,置于头顶之上。这是一个礼仪,或者说是一个具有象征色彩的举动。表明城门向你敞开,道路任你使用。

拓跋北魏的大军黑压压的一片,从叱干城穿城而过,前往遥远的西域,去破楼兰。

那时的拓跋北魏,已经成为一个占据半个中国版图的草原大国。这个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俨然以中央政权自居,主动承担起管理西域的责任。

西域地面,因为五胡十六国之乱,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束了。三十六国纷纷拥兵自立,称王称霸,诸多古族,漂移不定。好个拓跋北魏,在中原地面的兵戈得到短暂的平息之后,遂将目光举向西方。他们完完全全地做到了。从叱干城穿城而过的这一支北魏精锐之师,穿越河西走廊,荡平塔里木河流城。即便是在后来北魏灭亡之后的许多年,塔里木盆地地面还由它的这支军队统治和管辖着。

拓跋北魏塔里木河流域的用兵还对佛教传入东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则在此之前,佛教已经零零散散地传入东土,丝绸之路上常有高僧大德姗姗而来,但是佛教排山倒海式的进入,佛教思想从天上落到人间,被中国化,变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仙思为世俗所用,却得力于北魏,得力于这支军队的西征塔河。

佛教传入东土的三个跳板,都深深地印上了北魏的痕迹。敦煌莫高窟正是在北魏时代完成了它的主体工程,我们从那形态各异的各类造像壁画中,总能强烈地感受到那“增之一分则显肥,减之一分则显瘦”的取其适中的北魏时代审美思想。而第二个跳板云岗石窟,那简直就是北魏在自家的院子里修起的一个大佛龛了。可以说,北魏用兵到哪里,铁骑踏到哪里,佛窟就修到哪里,佛光就照到哪里。第三个跳板是洛阳龙门石窟,那石窟亦是拓跋北魏问鼎中原、占据洛阳以后,叮当修凿的。

既然说到佛教这个话题,那么我们不妨再啰唆几句。就在拓跋北魏借道叱干城,向塔里木河流城开拔的时候,一位名叫鸠摩罗什的西域高僧,率领他的龟兹国百姓,在河西走廊的凉州城羁留十七年之后,此一刻正在走近长安城。很好,他们没有与这支虎狼之师相遇,从而也就少了许多的聒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