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国维家事》2.父亲王国维先生

王国维家事 作者:王东明


2. 父亲王国维先生

我的父亲王国维先生,生于1877年农历10月29日(阳历12月3日)。他的童年颇为孤独,四岁时,生母凌氏不幸病故。当时他的姊姊蕴玉才九岁,本身还没有自主的能力,但已能照顾弟弟。

父亲十一岁前,祖父一直在外地谋生,因此,他自幼依赖祖姑母范氏及叔祖母抚养,形成他“寡言笑”的个性。

父亲七岁入私塾读书,十一岁时,祖父奔丧归,遂留在乡里,日夜课子就读。家有藏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父亲儿时所不喜外,其余的书,每晚自塾归,祖父必口授指画,深夜不辍,诗文时艺,皆能成诵。祖父还教他骈文及古今体诗,为父亲日后研究金石、诗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十六岁时考中秀才,与褚嘉猷、叶宜春、陈守谦三君,并称“海宁四才子”。陈守谦比父亲年长五岁。他后来在给父亲的祭文中曾说:“余长君五岁,学问之事自愧弗如。时则有叶君宜春、褚君嘉猷者,皆朝夕过从,商量旧学,里人目为四才子,而推君为第“寡言笑”的王国维先生

一。余最浅薄不足道,而君才之冠绝侪辈,叶褚二君亦迄无间言。 ”足证父亲当时是他们公认的四才子之冠。

父亲喜好看书,可以说是嗜书如命,因此他能博览群书,不受一家学说之牢笼限制。但他对于刻板的八股文却兴趣不大,因此父亲在十八岁、二十一岁时两次乡试不中后,也就不再热衷于仕途了。

1898年,父亲二十二岁那年,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同学许默斋掌书记,因事返乡,请父亲代理他的工作。父亲遂前往《时务报》工作,虽然薪水甚微,但此行却是他一生事业的开端。

到上海后,父亲自此学日文、英文,接触西方的哲学、科学,研究戏曲、诗文、金文、甲骨文。终其一生,他不断地读书、研究、写作,直到过世,从没有停止过。

近期研究父亲思想的学者,认为他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大概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877年至1898年):这是二十二岁以前的少年时代,接受传统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接受旧学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1898年至1911年):从家乡到上海。他学习了康德、叔本华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努力将自己学到的新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因此在文学创作,特别在美学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是研究文学和美学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1911年至1923年):辛亥革命后,退避到日本,全力钻研中国古代文化,尤长于古代史、甲骨文、考古、音韵之学。前半段在日本研究;后半段回上海,在英籍犹太人哈同办的学校中教书,编杂志,取得学术上的丰收。这是学术研究成熟的时期。

第四个时期(1923年至1927年):从上海到北京。当了退位的末代皇帝的文学侍从,但是他主要的工作是在清华大学国学院当导师。在清华园的文化环境中,对学术做了多方面的开拓。这是学术研究的丰收时期,也是他人生的顶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