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国维家事》3.八个儿女与孙辈(3)

王国维家事 作者:王东明


中华书局特请钱钟书先生审读,钱先生很快读完全稿,让有关人员带口信说:“这是一本奇书,一定要快出版。 ”但由于二哥的身世背景,1964年有关条例已下达,在《全宋词》上署名尚且不可,焉能出版专著?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二哥受到极大的打击。此时,他连做临时工的资格也没了。1969年,在隔离审查中,他喝下“敌敌畏”(DDT),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

二哥长子庆端,1926年出生,不知下落;次子庆同之女友为留日博士;次女令三的长女李春为留澳博士;令三的次女李东辉美国医学硕士,现作为引进人才在上海浦东工作。

三子庆山之长子王亮,复旦大学博士,现服务于复旦大学古籍部,任副研究员;女儿王晴是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孩子们的成就,能否让父母感到欣慰呢?

·三哥贞明

三哥贞明,在上海长大,我家迁居北京后,他仍留在沪江大学念书。民国十五年(1926年),父亲要他转学燕京,他才到了北平。

他是家中个性唯一外向的孩子,往往坐不了三分钟,就想往外跑。那时他年少英俊,又是上海来的,多少带点洋气。天生爱热闹,又喜欢开玩笑,所以清华园内年长的、年轻的,都爱跟他往来,真是老少咸宜。

当年北平是北方风气最开放的地方,各国使节均驻于北平,因此西方社交场合的交际舞,已相当流行,三哥对此道也很内行。他的点子又多,年轻人跟他在一起,玩起来都很有劲。他的朋友中有几个是北平的世家子弟,家中经常有人送票戏。文武场面,一应俱全。三哥与他们往来,也迷上了京剧,常常出入各大戏院,也认识了好些角儿,以及爱好京剧的人士。

·“王三公子”雅号的由来

三哥与一位唱程派青衣的坤伶新艳秋很熟。有一天,程砚秋在某大戏院演出,他携新艳秋在前座听戏,忽然被某小报记者发现了,于是第二天在小报上加油添醋地报道王三公子与某坤伶如何如何。自此“王三公子”的名号就叫响了,在清华园内亦不胫而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