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文忠漫谈人生》“国学热”的呼吸与叹息(3)

钱文忠漫谈人生 作者:钱文忠


在现代中国,终究是“西方”这匹马跑在了“中国”这匹马前面。中国就在贬低、批判、摧毁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尘埃里,由被动转向主动地走向现代化的竞技场。在这样的过程进行了一百年左右后,1949年的中国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唤醒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同样无法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也走过不少的弯路,其中有一条弯路,就是依然没有处理好“二马”的关系。

1949年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在时间上涵盖了整整半部中国当代史。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场运动都以批判传统文化开场,最终又都归结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文化大革命”更是登峰造极,不管发动者和参与者的本意是什么,其结果却正是“大革文化命”。很多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张照片:一群在今天看来是疯狂的人,是如何群情激愤地捣毁曲阜的“圣迹”的。

使传统文化的处境复杂化的原因还在于,或者说更在于,当时那股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社会动员力量。几代中国人被彻底地动员起来,以全民的狂热彻底地摧毁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在人类历史上,难道不是罕见的吗?

“文革”刚结束的中国,濒临破产的又何止是经济呢?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不仅是残破的国民经济,还有残破的国民精神。传统文化资源被摧毁殆尽,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历史事实。“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流行一时,反映的固然是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全民认同,同时,难道不也折射了传统文化的命运带给我们的惨痛记忆和全民后怕吗?

经过这样的历程之后,今天的我们还能够拥有多少传统文化资源呢?先不说别的,我们今天能够有把握读懂《论语》吗?我们今天能够有把握读懂《三字经》吗?人类的历史早已昭示了,我们毕竟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传统文化是不会被摧毁的,是有永恒的生命的,即使美其名曰为“国学”也不行。

只有用长程的历史感,才能消除我们莫名的“心魔”,才能使我们以如履薄冰、戒慎戒惧的心态对待劫余的传统文化。

◎“国学虚热”背后隐藏的问题

改革开放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这些其实就是当下的“国学热”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