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苏慧廉》陌生人(1861-1890)(22)

寻找:苏慧廉 作者:沈迦


说温州话、做温州人

苏慧廉决定效法耶稣的门徒保罗,“和犹太人在一起就做犹太人,和希腊人在一起就做希腊人”。到了温州,就和温州人在一起做温州人。

做温州人,他碰见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语言。

这里所说的语言,包括汉语及方言。如果分得更细点,其中的汉语又有书面语(文言文)与口头语(当时称为官话[1]),而作为官话的口头语,与温州本地方言还差异很大。温州虽属吴语地区,但因地处偏僻,本地方言与周边迥异,几乎可以用自成体系来形容。外地人今天到温州,都觉得温州话像鸟语,更何况是对外国人,还是在一百年前的清代。

清代有些法令在今天听来匪夷所思:不准中国人出洋;不准外商(当时贬称“夷商”)在广州过冬;不准洋人购买中国书籍和学习中国语言文字。据说,当时一个叫刘亚匾的中国人,因教外国商人学习汉语,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被斩首。[2]基督教第一位西来传教士马礼逊[3]出了让洋人都觉甚高的价钱,才聘请到一位“不怕死”的中文教师。这个老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而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4]

好在苏慧廉到温州时,这些法令已有所松弛。

他挨着一个中国人坐着,面前放着一本中文《新约》,一本北方官话辞书和一本《中英字典》。他不识一个汉字,学会发音后不知怎样拼读,费力地拼会后,又弄不懂字义。他像一个初学速记者,最初未能清晰读出自己所记的东西。[5]

[1]④官话最早是对官方标准话的称呼,汉语官方标准话早期称为雅言、雅音、通语、正音,明清称为官话。分南方官话 (南京官话)、北方官话(北京官话)二类。晚清又开始称为国语,1956年改称普通话。至今外国人称汉语还是Mandarin。

[2]①张德昌:《清代鸦片战争前之中西沿海通商》,载《清华学报》第十卷第一期,1935年1月。

[3]②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西方赴中国大陆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二十五年,多有首创之功。首次将全本《圣经》译为中文并出版;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疗传教的方式。

[4]③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13页。

[5]④苏慧廉:《晚清温州纪事》,第15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