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危机与变革》60年间最严重的市场危机(1)

危机与变革:索罗斯的金融逻辑 作者:(美)乔治·索罗斯


《金融时报》(2008年1月23日).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楼市泡沫引发的。“二战”后,金融危机每隔4到10年就爆发一次。就某些层面而言,这场危机与其他危机存在相似之处。

然而,它们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这场危机标志着基于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周期性危机是更大的繁荣—萧条周期的一部分,当前这场危机标志着一个已经持续60余年的超级繁荣期达到了顶点。

繁荣—萧条周期常常与信贷状况相关,而且总会涉及一种偏见或误解,即人们通常没有认识到贷款意愿与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性、循环性的关系。具体而言,宽松的信贷环境催生了市场对房地产的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进而提高了信贷额度。当人们购房时,如果预期能通过抵押房产获得再融资,从而获取利润,那么泡沫就产生了。最近几年美国楼市的繁荣即为明证,长达60余年的超级繁荣则更为复杂。

每当信贷扩张出现问题时,金融监管部门就会出手干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求其他方式来刺激经济。这造成了一种“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作“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规模的扩张。这个体系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逐渐相信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所说的“市场的魔力”,也就是我所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自发地实现均衡状态,认为如果允许市场参与者追逐自我利益,则最符合共同利益。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因为真正阻止金融市场崩溃的是监管机构的干预,而不是市场自身的调节。然而,市场原教旨主义竟然在20世纪80年代成了主导性的经济思想。当时,金融市场刚刚呈现出全球化趋势,美国刚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能够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储蓄,并且能够使其消费超越其生产能力。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6.2%。金融市场通过推出更加先进的金融工具,并提供更加优惠的借贷条款,鼓励消费者贷款。每当国际金融体系遇到风险之际,监管部门就会出手干预,从而助长、纵容了信贷扩张的过程。自1980年以来,金融监管越来越松弛,到最后几乎名存实亡。

随着新式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政府无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便依赖银行自己的风险管理方法。这样一来,超级繁荣过程的发展就失控了。无独有偶,评级机构也依赖合成金融工具的始作俑者所提供的信息,其责任心之缺失令人震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