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关系》萨嫩,1981年7月31日(2)

论关系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我知道我不愿得到这样肤浅的答案,所以我要探索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问题吗?还是因为我作为一名男性想要控制对方、占有对方?抑或因为我太依恋对方而不愿放手?我是否能意识到但凡两个人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堕落?这里的堕落指的是我会产生嫉妒心理,会十分焦虑而且深感恐惧。我们都很清楚过分依赖的后果是什么。这可否归结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我们认为,双方最初产生浅层次的相互依恋,之后产生情感层面的依恋,继而形成情感上的依赖,既温情又充满浪漫色彩。倘若超越这些层面,是否还存在更深层的问题呢?你听明白了吗?我们正在从肤浅的表层步步深入,这样我们就能依靠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根源?你又如何发现这个根源?你是否为了找寻答案,找寻这个根源而百转千回、绞尽脑汁?是否可以认为你寻觅答案是为了让大脑和思想获得安宁?因为如果能够总览问题全貌,我们就不再焦虑不安。我们所做的并不涉及欲望和意愿,我们只是在密切地观察,仅此而已。我们是否正在一起仔细观察,然后慢慢看到人与人之间不和谐产生的基础,看到问题的根源和深层原因?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吗?考虑一下,然后请认真深入进去。我跟别人的不同是不是主要基于这个个体概念?从生物角度来看,我们彼此不同,但真正的原因是那些深层的能将人区分开来的个体行为。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吗?抑或还有更深的根源,更深的层面?先是感官和知觉层面的反应,然后有了情感层面的反应,温情而浪漫,再之后就是彼此依恋,还有如影随形的“堕落”,是这样吗?还是个体之间的不同本就有其深刻的限制条件?人们会说:“我是一个个体,他(她)也是一个个体,我们都是相互分离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因而个体之间的疏离是一种基本的普遍现象。”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是一种基本现象吗?还是教育使你我他成为单独的个体,让我们都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我价值,所以从一开始我们的方向就截然不同了?也许我们会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并行不悖,永不相交。而我所做的就是努力与他人交叉、相遇,努力地与之和谐共处,并努力让自己发出这样的感慨:哦,亲爱的,你真棒!我们就这样不断地努力,然而却永不相交。

假设这就是问题的原因——似乎它就是问题的根源——那么个体独立存在是客观事实吗?或许这仅仅是我个人一直坚守、珍藏并不断加强的错误观念,其背后并无真凭实据?如果说上述论断无效,那么我将确信无疑,个体独立存在只是一种错觉。此外,我还得审视一下大脑是否能够摆脱这种错觉,进而认识到其实从心理层面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并不那么与众不同。虽然从生物角度来说我和他人是不同的,但是论心理,全人类的意识都是相似的。一旦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和他人的关系就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我说的意识并不是我理性地知道,而是我能够深刻理解这一点并把它牢牢放在心底,溶于血液,渗入整个躯体。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