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以为你是你,其实你不是你》自 负(12)

你以为你是你,其实你不是你 作者:(美)伊莱亚斯·阿布加欧德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互联网我们才能得到自己所幻想的东西,让希望成为现实。我们在虚拟世界中缺少节制感,就是因为它能够把我们带到那个正确的地方。的确,网络探索让我们在时间和金钱上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它的道德性和合法性都受到质疑。但我们可以为这一切找到一个合法化的解释,那就是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一种完美状态所要付出的代价,而且现在我们知道这种状态是真实存在并且能够找到的,于是我们可以借着探索和实现梦想的名义来做这一切。根据定义来判断可以得知,网络人格同真实人格相比会更快乐。因为网络人格会为自己设定一些在真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然后自信地认为能够在网络中实现这些目标并以此为乐。

虽然互联网以现在这种形式同我们在一起将近15个年头了,但是前文说到的我们内心的那种征服者心态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像唐吉诃德一样面对着这个虚拟的世界。这个征服者可不想当无名英雄,他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纪念碑,也留下了鲜血和后辈,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并为他所征服的一切而欢庆。同样,虽然在传奇性上与前者不能相提并论,网上的人们也对名誉充满崇拜,只是在网络空间人们所苦苦追求的那种名声往往会更短暂而易逝,浮华而低俗。而且实际上,仅仅凭着我们的博客、个人主页和Match.com上的个人广告是永远无法取得他人的真正认可的。然而一夜成名的故事仍然不断发生,激励着我们继续在追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哪怕全世界知道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是即使无法成为爆炸性的网上名人,我们肯定参与了名人的制造。试问这当中谁没有看过名人八卦博客写手佩雷斯·希尔顿、YouTube上走红的奥巴马女孩和“寂寞女孩15”,以及写下讽刺博客《白人喜欢的东西》而一炮走红的克里斯丁·兰德等网络名人的杰作?谁没有把他们的视频发送或抄送给其他人?截至2009年3月,上传至YouTube上的视频已经超过60亿个,从这个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网上人们成名的野心有多大。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在追求名誉,有的人只是想成为另一个提拉·特基拉(这位MySpace上的名人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MTV真人秀),或是下一位贾斯汀·比伯(这位17岁的男孩凭借他12岁时上传到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而一夜成名,并最终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极具传染力的“比伯热”)。更不要提那些成千上万的把自己的大作发表在CNN的iReport.com上的人们,该广告在通栏标题中写道:“你的故事,没有边界,人们上传的内容让你不敢相信。”(这个网站正准备将其从网络搬到有线电视频道上去。)

“播送你自己!”正是YouTube在其网络广告中祈求人们去做的。成千上万的人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马特·哈丁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上传的一段名为“跳舞”的4分30秒视频中播放了他在全世界69个不同的地方跳舞的影像。全球超过1 000万的网民观看了这个视频。2008年的一期《纽约时报》中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形容他的舞蹈的:

一个身材高大、略显肥胖的家伙,穿着短裤和旅行靴,跳着一种不断甩动双臂和抬起膝盖的愚蠢舞蹈。许多不敢和女孩跳舞的初中男生会选择一个人跳这种有些搞笑的舞蹈来聊以自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