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米罗山营地》局面初开(3)

米罗山营地 作者:陈河


蔡群英是个秃顶的五十来岁的商人,广东潮安人,下南洋三十年,在邦咯岛上住了十八年,主要经营海产及杂货,在岛上颇得人信任。他把李汉光接到商行之后,问他为何事来岛?李汉光便搬出事先准备好的故事,说自己是从苏门答腊群岛过来的。他的一个朋友准备从那边运送大量的鸦片和黄金到马来亚贩卖,只是对这边的地理和入口手续不甚熟悉,派他先到这里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这个获利巨大的生意。目前他最需要的是去租借一条百担的大帆船,出海到外海九屿岛(Sembiland Island)一带接驳偷运来的鸦片黄金,即可获得大利。蔡群英是个谨慎而见识多广的老商人,深知黄金鸦片生意诚然利益丰厚,但这两样物资却是日本人严格控制的东西,如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再者邦咯岛乃弹丸之地,大宗的黄金和鸦片很难出手。因此他一开始并没答应合作。李汉光见他心有所动,便进一步说他也知道这是杀头生意,可人无横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是否可试做三次,以三个月为限。如果生意做成了,利润三份分;如生意亏本了,则不关蔡群英的事。李汉光还进一步说道:他来时已和苏门答腊那边的朋友说好,下月上旬也就是半个月之后就有船放货过来。所以如果蔡群英不愿入伙,那他只得找其他人。蔡群英终于动了心,答应合作。他提议不必到外面租借帆船,他自己就有一条五十担的帆船,虽然船小了一点,可船员和设备都是现成的,也办理过出海关的证件,这样就不会走漏风声。李汉光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便留下一笔礼金,告辞而去,说好十天后再来。

在几个突击队员下山活动的期间,戴维斯和梁元明一直留守在昔加里丛林里的临时营地里。戴维斯这个时候也化装成华人,穿着唐装,戴着竹制的斗笠,可他那张欧洲人的脸是无法遮掩的。所以不能被人看到,否则风声传到日本人耳里就会知道是一个间谍来了。而梁元明虽然是华人,可是不会讲广东话、福建话,在山下的城镇也难以开展工作,所以陪戴维斯在营地留守。他苦闷的是他们带来的无线电台过于笨重,至今还埋在海边的树林里没办法运过来。龙朝英也开始单独行动,下山去寻找工作以掩护身份。他在红土坎附近咖啡摊喝咖啡,遇到摊主是海南人。龙朝英和他认起同乡,相谈甚欢。龙朝英就请摊主让他留下来帮忙摊上工作。接着摊主帮忙龙朝英去办报户口,取得身份证。过一段时间后,获得摊主协助,在附近租了一个摊位,贩卖香烟和水果做掩护。而他的这个香烟、水果摊,成了各路人马最方便的联络点。

吴在新找到了马共游击队代表黄君,李汉光和蔡群英结成海上伙伴,是突击队最初取得的重大突破。戴维斯指示李汉光在下次约定时间出海接潜水艇时,带上游击队代表黄君出海,让他亲眼看到潜艇,这样才能让游击队信服136部队背后的盟军力量。

于是在七月份第二个星期的一天,李汉光、龙朝英以及马共代表黄君一起来到了邦咯岛,登上了蔡群英的五十担载重量的帆船。这条帆船上有两个船工,都是海南人,分别叫陈崇月和陈昌蕃。这条帆船虽然不很大,却是蔡群英的心爱之物,平时是用来运送鱼翅、海参、鲍鱼等高档海产干货的。这两个船工跟随他多年,算得上是自己人,所以蔡群英知道即使帆船去做些黑市的生意也不必过于担心。帆船开出后,在马六甲海峡上一个叫九屿的海面上转来转去。那两个船工甚为疑惑,问为何在这里打转?李汉光说就在这里等候接应的船。中午时分,李汉光在船的桅杆上挂起了一条猩红色的呢毯子,在海风的吹拂下像是一面旗帜。李汉光拿着望远镜在海面上扫描着,心里不免十分焦急,不知潜艇是否如约而来?是否能看到他挂的红毯子?因为关于这一次登陆所作的约定是在一个多月之前,这期间谁能知道是否有什么差错?傍晚时分,他在望远镜里突然看见了远处的海面上升起一根细细的杆子,还能看得见杆子上有反光。李汉光知道这是潜艇的潜望镜,于是用旗语向潜艇发出信号,约定天黑后行动。潜望镜又沉入了海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