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种新的感受
33.我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感受
在面对生活时,常“我”的力量在驱动着我,它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周遭的世界。这个“我”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怕自己什么都不是,怕没有安全感,怕没有权力,怕自己一无所有。它很脆弱,很容易受伤,总是需要被认可,很容易灰心,很容易背叛他人,并且充满了自怜。它这种一般性的而非有针对性的恐惧一直都在,怕自己不安全、没有能力或是有其他的弱点。此外,它还一直有着一种贪婪,想要获得,想要改变,想要成为什么。
我通常的情感状态是负面的,总是以自私、自我为中心的角度来对他人和事件作出反应;只在乎什么让我高兴,什么让我不高兴;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在一种长期封闭的状态中变得麻木,被不停呼喊着“我”的小我所禁锢。而我的素质,我整个的素质都被遗忘了。同时我还有一种去给与、去爱的需求。但是,爱只能在有意识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爱是意识的一种品质。
如果我想要了解事物的本相,就必须意识到无论语言还是相伴的感受都不是对实相的感知。语言不是事实,感受也不是事实。它们都是我基于我的局限对印象、对一切触动我的事物作出的反应。我盲目地相信我的感受,从未怀疑过它们。我相信它们是一种客观的呈现,而没有看到它们实际上只是反映了我难以摆脱的局限。因此,我无法明白观察那些感受的绝对必要性——保持面对它们而不去反应,无情地对待我想要反应的渴望。我需要对了解自己的感受升起强烈的渴望,既不袒护它们也不排斥它们。我的思维必须敏捷而精确,这样才能摆脱感受的影响。如果我想要了解感受的意义和它们对我的生活的影响程度,我的注意力就绝对不能减弱或分散。在这样的时刻,我需要向一种产生于静默的智慧敞开自己,只要做到这一点,理解就会升起。
为了开始这种探寻,我必须去观察那些总是占据我注意力的感受——无论是恐惧、愤怒还是妒忌。我总是逃避去观察这些感受,如果我想要觉察到它们,就必须面对它们,并且在每时每刻与它们共处。我会带着自己整个的临在专注于我的感受活动。这种注意力是纯净的,不带有任何野心勃勃的主观企图。为了觉察,它必须一直保持着这种纯净的状态。这是一种高等的能量,比那些搅动我的感受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智慧。只有以这种方式来工作,我才能够衡量出自己对这些感受有多么执着。
我需要去体验是什么将我的思想和感受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里——那是一种与控制思想的一系列信念所进行的反复接触。我需要觉察到这种接触对我的催眠作用。为了接触到其他的印象,我需要去感觉到一种属于更高层面的更为精微的能量。与这种能量更为频繁的接触会带来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