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社会病》谁动了作者转载稿费……(2)

中国社会病 作者:李松


大众数字化内容消费兴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美国书业巨头亚马逊 2010年二季度的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过精装纸质图书。2011年,国内一批传统书店倒闭,也被视为传统出版业受到冲击的一个信号。

在不少出版社、音像公司等传统出版商被迫纷纷转型的同时,以互联网企业、运营商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却凭借雄厚的资金、领先的技术和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占尽先机。比如搜索巨头百度推出阅读平台;国内电子商务公司当当网、京东网在2011年底相继建立了电子书平台;三大电信运营商抢夺手机阅读市场,等等。

“由于国内传统出版业在技术和资金实力方面落后于技术商和运营商,以致平台运营商成为目前数字出版产业中获益最多、活力最强的群体,而出版社和作者缺乏谈判话语权和定价权,往往沦为任凭渠道和平台商宰割的对象,获利甚微。”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认为,很多平台运营商凭借寡头垄断优势,没有合理考虑内容提供商的利益,前几年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从获利占比看,都是平台商拿走了80%,出版单位拿20%,内容提供商自然没有积极性来做。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些传统出版企业负责人也坦言,目前在数字出版企业产业链中,自己已经丧失主导地位,正变成弱势的内容提供商。无论什么传播,根本的东西是内容,如果内容创造者、提供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势必会形成对内容创造和生产者的打击,最终会伤及传播本身的价值。

“国内的数字出版由网络服务商先做出来,他们把平台做大后,传统出版商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依附他们,网络服务赚个盆盈钵满,而传统出版商却处境十分尴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版社负责人这样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数字化背景下的传统出版业,必将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有关预测数据显示,到 2020年,中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而到 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