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社会病》“顺风车”的法律风险(4)

中国社会病 作者:李松


但也有人担心,正规的出租车有乘客险,而且有公司担保,一旦出现事故,乘客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但搭顺风车的人一般都没有签署正式的运输合同,按照法律关系分析,车主收了搭乘者的钱,事实上也承担了运送搭乘者的责任。可是,在没有任何字据的情况下,这样的关系法律很难明确界定,搭乘者一旦出问题,权益根本无法受到法律保护。

第三,顺风车很难控制“桃色事件”,也易引发社会治安案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婚外恋已经成为影响夫妻感情的头号“杀手”,而生活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外恋的因素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顺风车也给婚外情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近年来,媒体报道与顺风车有关的案件很多。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王律师曾代理过一起因女方搭顺风车而向丈夫提出离婚的案件。他分析说,人们平时因为工作环境的相对单一和节奏的紧张,社交圈子也比较狭窄。顺风车无疑给人们增加了相识的机会,本身就带有浪漫的色彩。加之北京上下班高峰经常堵车,一对男女在小小的车厢里共同度过难挨的堵车时光,这样日久生情,“搭”出感情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据记者调查发现,在网上女性发布搭顺风车的比较多,且容易成功。在网站上提供搭顺风车的车主甚至在帖子上明言“美女免费”。有人认为,有些女孩把搭顺风车当作一个平台,以此结交“有钱的男人”。同样,有些男性车主的动机也值得怀疑。

当然,网上的消息真伪难辨,难免有心怀不轨者借此发布虚假信息,如果一不小心“引狼入室”,引发社会治安案件,就会给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顺风车”纳入政府管理有难度

在北京,轿车已普遍进入家庭,搭乘顺风车的现象将日盛,政府理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既满足这种需求,又可以实施规范管理。

有关专家认为,对顺风车的治理,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做法。在发达国家,政府用政策来支持、鼓励甚至强行规定人们搭载顺风车。比如美国一些州规定空车不能上街,以有效地利用空车资源,同时避免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在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交通高峰期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是要被罚款的。新加坡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就使用了通行证,规定如果私家车中乘坐少于 4人的话,就需要办理通行证才能在道路上行驶。有些国家为了鼓励这种乘车方式,规定载人多的车可以走快行道,空车则不能进入快行道。不过,各国针对顺风车的这些规定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车主不准收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