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的呐喊》第一章 梦想(14)

印度的呐喊:亚洲崛起与壮大的见证 作者:(美)阿南德·格里哈拉达斯


这些初期的混乱反映了我的自信心不足:得到这份工作简直太棒了,但是我该怎么向别人解释一个连自己都没搞懂的国家呢?我最终意识到自己所知甚少:我迫切需要理解印度,然后才能知道要去哪些地方问些什么问题。我从印度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检验我儿时想象中的印度和新的现实情况有什么异同。我的工作把我带到清真寺、寺庙和教堂,荒凉寒冷的村庄和缺衣少食的贫民窟,德里和孟买的豪华公寓,夫妻店和玻璃钢筋大楼里的软件公司。我开始了自己在印度的生存,学习和印度人交朋友,爱一个印度女人,在让人满身是汗的集市上讨价还价。

我来的时候印度正在改变,它继续从里向外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突飞猛进,不可思议。我孩提时感到的停滞似乎正在融化,其中一部分是翻天覆地的环境变化:大量泥土被移走,购物中心、办公大楼和封闭式社区正在兴建,餐馆开业,工厂出产大量汽车,服装厂也做起蓝色牛仔裤。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孟买贫民窟的居民搬进了纽约投资人出资建设的公寓大楼里,发展迅速的村子成了拥挤的卫星城,比如古尔冈(Gurgaon)、新孟买(Navi Mumbai )和电子城(Electronics City)。正是那些从自己的土地上拆迁走的农民让塔塔汽车公司(这个我父亲工作过的一度停滞的企业,正是这里毫无生气的文化迫使他去了美国)生产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售价才2 000 多美元。

对于世界来说,汽车成了印度崛起的标志,它的故事暗示了印度发生的改变。旧的羁绊并没有消除:官僚作风、贪污腐败、税法、劳动法、贫困、坑坑洼洼的道路——这些负担仍然存在。在我父亲的年代,这些情况可能被当作制造伪劣商品的借口。没错,汽车简直快散架了,但印度是一个穷国,能怎么办呢?一代人以后,同样的羁绊有了新的解释方法。这些特殊困难给了塔塔一个特殊的机会,公司制造出了一款世界一流的汽车。由于印度的公路没有西方国家的路面平整,必须有更好的悬挂系统。由于印度人收入水平低,塔塔为了节省成本,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来进行创新:只安装一个挡风玻璃雨刷器,而不是两个;一个空心转向轴来节省钢材使用;后置的引擎跟割草机的功率差不多。发生改变的不是印度的大环境,而是充满希望的新对抗方式。

我目睹印度发生的最深刻变化,不是它的工厂在生产什么或者它的软件工程师在编写什么程序,而是在心里、在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发展方向上:印度人现在似乎知道他们不一定要像我父亲那样,只有离开印度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低种姓的孩子们正通过不断地拿文凭来提升自己,妇女通过小额贷款和分散生产能够自食其力,年轻人正从自己的手机里找寻私人空间和自我认同。夫妻离婚时不在乎“社会”如何看待,然后又找到了新爱。世代为仆的人们不想再让自己的女儿做仆人,送她们去上私立英文学校。素食主义者正接受肉食,而吃肉的人则正转变为素食主义者,用口味和潮流来定义自己,而不是种姓和信仰。

简而言之,曾经最让我痛苦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之任之,这似乎正在渐渐消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