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的呐喊》第二章 抱负(6)

印度的呐喊:亚洲崛起与壮大的见证 作者:(美)阿南德·格里哈拉达斯


“电对于抱负是必不可少的,”那天一个名叫拉文德拉的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跟我说,“因为有电我才能写作业,如果我是个舞蹈演员,有电我才能听音乐,有电我才能听杰出演讲家的磁带,有电我才能上网。可是没有电我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人们愤怒了。他们有更大的前程,但是停电正成为他们这条路上的一个障碍。”

在那天以前,我对于印度变化的主要衡量标准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大城市的外表在变化,迅速而剧烈;小城镇缓慢前进,也许有了一家新商场或呼叫中心;乡村则几乎没有变化。这种看待印度的方式将混乱的局面理清,新印度的很多编年史家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叙事的。我那天在尤里德发现的情况是,物质世界没必要改变多少,革命也照样会爆发。革命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看法,就好像拉文德拉的朋友阿贝听说孟买从不停电时表达的那个观点一样。“为什么?”他坐在自家狭小的体育用品店里冲口说道,“孟买人就是人,我们这里的人就是动物吗?”

像尤里德这样的地方几乎没什么发展,但是其他地方的发展制造的渴望却蔓延到了这里。我仍记得我从拉文德拉那里得到这个看法的准确时刻。当时我们坐在一家专营当地辣菜的小餐馆里。桌子上稀稀拉拉地放着几只盘子,里面的鸡肉和羊肉少得可怜,刚能盖过盘底的1/4 。拉文德拉和阿贝正跟我说着尤里德正在改变的一些细节,他们举了几个例子:年轻人在网上找老婆,农民的儿子不再种地而是到附近镇上的银行工作,年轻女孩去上时装学校,很多学生报名上英语培训班。但是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而是当地的一个选秀活动。

“我在电视上看过法国时尚电视台(Fashion TV),在大城市看过印度小姐选美比赛,”拉文德拉说,“所以我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举办那种比赛呢?”于是几个月前他组织了“第一届尤里德先生和尤里德小姐风采大赛”,这次比赛似乎一半注重外表,一半注重印度小城镇的新时尚——沟通技巧。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说的话。尤里德没有火车站,没有购物中心,但却有过选秀活动?他看出了我困惑、愉快的表情。“我们给他们戴上桂冠,”他想消除我的疑惑,“是塑料的,但也很漂亮。”

小镇和那个桂冠的样子在我心中萦绕不去。几个月后,我偶然打电话给拉文德拉问起此事。凑巧的是,那天刚好是“第二届尤里德先生和尤里德小姐风采大赛”开幕的日子,他正为此疯狂地筹备着。他有些异想天开地邀请我当天晚上去找他们。我放下电话立刻决定收拾行李乘车赶往机场,在出租车上打电话订了机票。那时候我还没意识到我将从拉文德拉身上,而不是参赛者身上,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的抱负和新的不耐烦,以及越来越多的仆人想变成主人的热望。 “尤里德先生和尤里德小姐风采大赛”的22 名参赛者紧张不安地坐在体育馆前面的白色塑料椅子上。8 个女孩经过了精心打扮,就像要举行自己的婚礼那么隆重,头发中间分缝的地方戴着金首饰,脖子上挂着粗大的项链,身披缀满亮片的粉色、绿色、橘黄色纱丽,上面用别针别着参赛选手的白色号码牌。男人们从宝莱坞的警匪片中找到了灵感,松松的荷叶领低垂在不合体的西装的翻领上。他们的腰带是印度下层人士的腰带,对他们纤瘦的腰来说太长了,长出的那一段能绕过整个后腰,两条腰带的皮子足够三个人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