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太“正常”死得早(3)

疯狂:你活得越正常,越有病! 作者:(德)曼弗雷德·吕茨


别人不一样的可怜虫当成出气筒。对上装孙子,对下耍大爷,疯狂的正常人那对此是相当了解啊……在他们看来,这是权利啊!简直就是天赋的人权——“难道不是俺们维持了整个社会的运转吗?难道不是俺们交的税负担了一切吗?难道不是俺们的绝对的顺从保障了所有人的安全和富裕吗?真是的……”于是这群厮就向外国人、残疾人,还有那些落寞的失败者开炮。他们射出的虽是话语,却比“愤怒的小鸟”还具有攻击性。他们可不是随随便便说的。在仔细检查其他人是否也思维正常之后,他们才会在同样正常人带来的愉快气氛中表达他们对这一切的正常思考。外国人最好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混得不好是自己活该,你不付出点儿什么,指望天上掉馅饼吗?还有残疾人,现在的孕中检查不是可以避免残疾儿出生了吗?“这些现在就不应该存在……”

这种圈子笼罩在一种发霉的小市民气息中。在古代的雅典必定也曾是这样,锡诺普的第欧根尼,在大白天打个灯笼从雅典所有的“正常人”身边走过,大家都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寻找一个人。显然,疯狂的正常人什么时代都有,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其中也包括大夫。安乐死运动可不是纳粹发明的,而是咱们的白衣天使——精神科大夫。1920年,希特勒刚开始活动的年代,著名的“霍赫同志”和“宾丁先生”1一起鼓吹给“不值得生存的生命”一个“很好的终结”,从希腊文翻译过来就是安乐死(Euthanasie)——这个社会就够累的了,那些“不正常的亲们”就别在这儿捣乱了吧……作为一只白衣天使,从疾病中发现不足并尝试消除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从自己看事物的职业角度提取出世界观来,那就变成了蔑视人类的“黑心恶魔”。

毫无疑问,这种思想感情比“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长久多了,简直是发自肺腑地嵌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上世纪50年代,那个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曾经满脸严肃地提出这么个观点:对于那些低智商的人,生孩子就应该多交税!——这群低智商家伙的后代,不是明摆着给这个高尚的社会找麻烦吗?一直到很久以后从他那里传来所谓“黑人种族智商低”的言论,政治正确性才对他闭上了臭嘴。咱都是懂历史的明白人,谁还用“种族”这个没文化的敏感词儿啊!所以我们改了另一种更文明的说法,比如说“外来人”。而“过多受到外来影响现在已成为从左翼到右翼的正常人所采纳的表达。

所有文化中都有疯狂的正常人。在土耳其的某些地方,如果闺女因为不接受老爸安排的包办婚姻而被父亲杀掉,哪怕这位老爸自己就不是什么好鸟,也没人会觉得他是精神出了问题。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某些地方,只要黑手党给出个“理由”,你就最好乖乖听话,到现在依然如此。Omertà,也就是“缄默法则”1,规定了“什么该说”,更规定了“什么不该说”。这倒是很对那些“疯狂的正常人”的胃口,因为他们还是喜欢做“沉默的大多数”,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