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老中国通(3)

午夜北平 作者:(英)保罗·法兰奇


韩队长也听到了关于沃纳的一些传言,他也跟丹尼斯说了。佣人们说帕梅拉的父亲虽然值得尊敬,但却是个怪人。他出的工钱很公道,也从未虐待过佣人;他能说的中国方言比他们都多;他很了解他们的文化,是个真正的学者。可是家里没有妈妈,他女儿有点野,在学校是个淘气包。老头儿根本管不住她,而且他又经常出去考察,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让仆人们伺候。这可不是个完美的家。

据大家说,她这次回家过圣诞节可不太平——佣人们报告了家里的争吵和叫嚷,甚至还有沃纳和帕梅拉的一个追求者在院子外面的街上的肢体冲突。她不断地跟男性约会,跟人家吃饭、喝茶、跳舞,玩到很晚才回来。沃纳对她这种全新的社交生活很是不满;他是个老派的人,对这些摩登的东西都接受不了。他尤其对其中的一位追求者看不顺眼。那是个一半中国一半葡萄牙血统的小伙子,名字有点奇怪,叫约翰·奥布莱恩。他在天津就迷上了帕梅拉,显然都向她表白过了。这人现在就在北平。

帕梅拉拒绝了他,可是他父亲还是不放心。后来他又和一个中国学生发生了冲突。那位年轻人上过几次门。传言说,沃纳叫他滚出去,不许再来骚扰帕梅拉,最终他们在盔甲厂胡同上演了一出全武行。据一位亲眼看到的街坊说,七十多岁的沃纳扬起拐杖,敲到了年轻人的脸上,把他的鼻子打出了血。

看来帕梅拉的父亲是有点脾气的。

爱德华·西奥多·查墨斯·沃纳1864年生于一艘叫黑天鹅号的国际航轮上,当时这艘船正停泊在新西兰达尼丁海边的查墨斯港。他父亲约瑟夫是个普鲁士人,母亲哈里特·沃纳是英国人,他们带着玩笑的心态把查墨斯写在了他的出生证上。

约瑟夫夫妇生活无忧,那是因为他们家里有个信托基金。约瑟夫有旅行癖,他带着妻子儿子周游四海,从南美到美国再到欧洲大陆。有十来年他们就这么过着吉普赛人般的流浪生活。直到沃纳和他的三个姐姐及一个哥哥都到了读书的年纪才终于在英国定居下来。沃纳上了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唐布里奇公学。不过少年时就显露出学者才华的沃纳并不是很喜欢学校,因为他们把体育放在了智育的前面,更倾向于斯巴达式而不是学者的培养——他们只是出品帝国建设者的工厂。

1878年约瑟夫不幸64岁早逝,这就意味着沃纳一完成学业就必须自谋职业。他通过了外交部远东学员的入学考试,被派到北京作为口译学员实习两年,练习中文。

19世纪80年代末的北京跟1937年的北平可大不一样。那是一个正在大病初愈的城市。这场大病的一个源头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一个神权政治的国家。基督教性质的领袖洪秀全声称自己是耶稣基督同父异母的兄弟,自立为天国的太平天王。这次反叛从1850年一直持续到1864年,整整15年,中国因此丧失了1500万的人口。还有病源是1860年结束的鸦片战争,以及70年代北方发生的严重干旱和饥荒,这些都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