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东乡试,考题让人震惊(3)

心学圣人:王阳明 作者:燕山刀客


世人闻予言,不笑即吁怪;

吾亦不强语,惟复笑相待。

鲁叟不可作,此意聊自快。对于自己的怀才不遇,王阳明很有些感慨,但他也知道,牢骚是不能给自己带来升迁的,要想在官场成功,就得尊重它的游戏规则。

回到北京,王阳明到了承天门东边的兵部武选清吏司上班,继续担任主事。武选司相当于兵部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武将的选拔与升迁,王阳明喜欢军事,能调到这里,自然是让他高兴的事。

但王阳明才三十四岁,在武选司里只能是个打酱油的闲职,想对朝廷的军事方针提建议,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想要培养自己的亲信,也根本不现实。按照规定,京官六年才能接受京察(工作能力鉴定),以决定是升迁还是降职。对他来说,一切还都早得很。苦闷之余,他开始尝试第二职业。

而这个第二职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

这个职业就是开门授徒。

王阳明讲学并未开风气之先。不过是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而已。朱元璋死去一百多年之后,朝廷对于民间文化的打压,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放松。民间办学早已经形成了风潮。当时,很多学者都有在家乡开堂讲学的经历,影响比较大的有:吴与弼在江西崇仁、罗伦在江西永丰、章懋在浙江慈溪,陈献章在广东新会,都曾名动一时,影响一方。可是敢于在京师、在天子脚下办学,还真是需要很大魄力,更需要很强的能力。

京师作为首善之区,自然也是全国文化的最高地,这里不仅有最高学府国子监,还有顺天学府以及大兴、宛平两县学,师资力量雄厚,有钱人家都愿意让孩子去那里读书。私人讲学不是没有,但你得有些知名度,能得到别人认可才行,比如“前七子”之首李梦阳,他的诗词文章就有不少粉丝追捧,开课自然也就少不了学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