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的不安(2)

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 作者:(韩)吴恩瑛


那么爸爸们为什么会这样呢?自古以来都把爸爸称为“家长”。家长即一家之长,在家长的思维中,为全家发生的所有事情负责的思想占主导。但是,家里发生的事情也有好坏之分,若是“令人自豪”的事情自然相安无事,若是“问题”,那么爸爸就会认为这件事情是全家的污点,也是他个人的污点。在爸爸们的遗传因子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我的家庭就是对我的评价”的思维模式。他们认为,家丑一旦外扬,那么将成为自己的弱点。弱点如果暴露给敌人,那么自己将在战斗中一败涂地,所以爸爸们极度厌恶家丑外扬。因此,爸爸们对自己的缺陷,或者家人的问题都持防备的态度。这也就是妈妈会逢人便抱怨丈夫的不是,但爸爸却不会向陌生人谈起自己家人的原因。而且,爸爸不会袒露自己真正的困扰。

爸爸们的不安中,有一部分来自“不信任”。爸爸们从不会轻易相信其他人的话。他们只信任承认自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被自己鉴定过的人。因此,在一般的小儿青少年精神科,很多妈妈都是不顾家人反对,独自带孩子来就诊的。这些家庭的男人全部都反对带出现问题的孩子来青少年精神科看病。第一个反对的男人是爷爷,第二个反对的男人是爸爸。爸爸们会相信有名的学者,但是却对妻子,或者自己不了解的专家非常戒备。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会对自己信任的上级,抱有几近盲目的信任。不仅如此,爸爸们从不接受来自形形色色的人的意见。如果说,妈妈们的不安是因为听了很多风言风语受到了影响,那么爸爸们的不安则是因为不愿接受客观上应该接受的建议。若是平日里一直都很信任、依赖的上级在酒席间对爸爸说“孩子怎么会这样……”那么爸爸的想法会立刻转变。虽然妈妈们会在道听途说后在心里产生“我的孩子究竟怎么样”的不安,但是她们决不会在关键问题上接受邻居妈妈的建议,她们只会把从邻居妈妈处听到的众多信息中的一个作为参考。但是爸爸们却不会计较那位上级有没有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只会对上级的言论绝对地信任。

出于很多原因,爸爸们不愿听取他人的想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固执与逃避”,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隐藏在固执中的“戒心”。即使是在和专家交流的时候,爸爸们也会因为想要战胜专家而与他们展开一场论战,因为爸爸们总是会莫名地觉得,如果就这样接受专家的想法,会搅乱自己内心的稳定与平静。不仅如此,如果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出现了一个新事物,爸爸们会因为害怕这个事物改变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观、理念和生活而选择拒绝接受。他们还会把接受别人的建议当成是对自己安全的威胁。爸爸们的这种行为完全是无心的,是出自一种本能。

有趣的是,爸爸们的这种戒心在送女儿出嫁的时候也会出现。当女儿把结婚对象领到爸爸面前时,爸爸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威胁感。因为在他们看来,家里要添一张陌生的面孔了。这种情况下,爸爸们会一直和女儿争论,直到他对那个人产生信任。爸爸的这种表现来自一种不安,他们害怕家里这个新来的陌生面孔会带来一些新的观念。所以爸爸会一直否定这个陌生人,一直想要挑他的不是。

总之,我们要明白,爸爸们的固执、不信任和戒心中隐藏着他们的不安。当他们说“没关系”时,实际上这话里有着不输于妈妈的担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