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幼儿教育机构一定要去吗(2)

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 作者:(韩)吴恩瑛


这种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原始时代男女的分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脑部的差异。男性大脑多专注于思考成果、效果、生产性、效率性等问题,而女性大脑则侧重于情感交流、共鸣和过程。拥有“解决问题大脑”的爸爸在思考妈妈的行为时,会像在公司计算经济原则那样,对妈妈的每个行为都进行生产效率计算和效果询问。而且如果爸爸得到的判断是投入大于产出,那么他就会判定妈妈的行为是没必要的。妈妈的大脑是“共鸣的大脑,过程的大脑”,即使是从给孩子进行教育后援的过程中她们都能获得满足。妈妈们认为,即使她们的行为没有在孩子身上产生效果,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得到一些什么。她们希望自己的这种心情可以在丈夫那儿产生共鸣。或许,即使她们不能把孩子送去自己非常向往的教育机构,但只要爸爸们能和她们产生共鸣,她们也会从中得到满足的。

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和父母的双方关系至关重要。因为未满三岁的孩子还没有和同龄人形成多方关系或者并列关系。这一时期的孩子即使是和朋友们玩耍,也只会在一个空间内玩耍,这并不是说他们相处融洽。比如,妈妈们为了让孩子培养人际关系把孩子送去了一家很好的游戏学校,但是孩子却只和老师或者妈妈有感情交流。表面上看来,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好,但是实际上在孩子看来,他其实只是和妈妈两个人玩耍,并且他们认为在这里和在家没有什么区别。在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妈妈们会从中学到一些和孩子玩耍的方法,虽然这很好,但是,妈妈们最好不要以教育的名义,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教授孩子过多的知识。无论是教授美术、音乐,还是英语,孩子都会把这些当成是与妈妈两个人的游戏。如果在三岁以前孩子可以尽可能地和妈妈相处,那么他们就可以对妈妈形成安定的依赖情绪,这对孩子整个发育阶段都有很大的帮助。

有很多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担心他们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孩子可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首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与父母维持一种安定的关系,孩子是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和其他人缔结关系的。这并不是说送孩子去那些教育机构是完全没必要的,如果妈妈们在家里和孩子玩耍时感到无聊,那么妈妈就可以把孩子送去教育机构。因为如果妈妈一整天都和孩子待在一起,她们会感到精疲力竭,所以把孩子送去教育机构可以让妈妈有喘口气的机会。但是,在孩子三岁以后,教育机构就变得重要起来了。这一时期,孩子就要以与父母之间的融洽的关系为基础,学习与他人,即与同龄人或者教师建立关系了。这时候就需要系统的教育,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比如,他们需要观察其他孩子跳舞的样子,还要学习在卫生间排队等待上厕所。孩子必须要学会社会生活中的规范与规则。因此,师资力量优良的教育机构固然很好,但是对孩子来说,这并不需要专门拿出来授课。孩子在读小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旨在指导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所以得到必不可少的教育就足够了。

正如爸爸们担心的那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用到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所以为了长远考虑,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投资上要理性。让孩子学习什么、给孩子买什么教材、把孩子送去哪家教育机构,对于这些问题,爸爸和妈妈在发生分歧之前最好明确一下全家的收支情况、对于未来的打算,还要计算一下目前可以支出的教育费用。如果不能把教育费用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那么它就会一直增长下去。一般情况下,经济专家们建议,虽然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有所差异,但是在孩子上学之前,孩子的课外教育费占总收入的比例最好维持在5%~10%。即使是初中或者高中,孩子的课外教育费也最好不要超过20%,维持在10%~20%即可。

《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京东·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