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夏末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阐述过这样一种观点:孩子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最容易遭遇到的第一个挫折,大多是来自他们的父母,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或者家庭外部的不测之事。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你会想,父母难道会刻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吗?不是的,虎毒不食子,很少有父母会故意对自己的孩子构成伤害(除了那些虐待孩子的案例)。但从现实中的诸多事例来分析,我这样强调是不无道理的,即,父母无意中对孩子的伤害数不胜数,而且多数有着冠冕堂皇的借口。父母对孩子的爱无疑是最无私最真实的,但父母也往往凭借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也在无意之中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需要点明的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构成的伤害,往往是长期和具有持续性的。

在接受家长咨询的时候,我发现越是对孩子抱有很大希望的父母,他们越会遭遇这样的困惑: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成才,出类拔萃,过一种理想化的美好生活,但孩子却总是跟他们对着干,不但不配合他们的教导,甚至用仇恨来对抗父母对他的爱,父母们不得不慨叹现在的孩子太不体谅父母的苦心了!

我听到他们这样说,就问他们:“你们用什么方式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他们说,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简直是不计成本,用前半生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支付高昂的学费,送孩子上美术培训班、舞蹈班,用省吃俭用积攒的钱给孩子买钢琴,花重金请专门的钢琴师教他弹钢琴,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们家甚至从来不开电视……我对他们说,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不崩溃已经算是不错了。

父母们之所以有以上的做法,常常是因为抱着一个传统的观点——孩子只是一张纯净的白纸。按照这个观点,他们只要按照既定的套路对孩子进行塑造和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他们希望的样子,而非孩子自由成长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家长多数时候并不真心希望孩子自由地成长,而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完成他们的人生)。

但他们真的就是一张白纸、空空如也吗?按照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观点,孩子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的特点是敏感、好奇、渴望尝试和创造,如果引导得当,保护好孩子这些可贵的原生特质,将来他会成长为一个健康全面的、富有创造性的人,但假若在6岁前,父母一直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就会压制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立判断和正常渴求,也就破坏了孩子的创造性,于是,这个孩子会因为受压抑而苦恼,演化出对父母和外部世界的抵触与愤恨,也就出现了精神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