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住甲午,知耻后勇

心胜 作者:金一南


记住甲午,知耻后勇

东方人和西方人都热衷于百年纪念。缘由和方式虽然各异,但通过此或回忆光荣,或领略启示,或召唤未来却是共同的。

有时搜寻出的百年纪念是令人难堪的,有些人宁可忘却。一百多年前,爆发了一场使中国遭到空前屈辱和失败的甲午战争。

肯定有人问:这有什么好回顾的?又不是什么光荣。

我们已经习惯于回顾胜利和光荣。我们多么不习惯没有掌声和笑声的纪念。若让总是喜气洋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的节目主持人来主持,该有多么难堪。满台的流光溢彩,似乎瞬间变成了百年前孤零零洋面上无人顾及的破甲残片。

还有若干细节问题。1894年7月25日,发生丰岛海战。9月17日,大东沟海战。11月7日,大连失陷。次年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威海全军覆灭。到底该以哪一天,做这个沉重的纪念日呢?

哪一天都是流血的创口。不在哪一天,在你有没有想到它。其实不论你想到也好,未想到也好,丰岛、大东沟、镇远、定远,这些在现代人视野中早已消失的盲点,都会在那一刻重新浮现,苍白地注视着我们这些忘却和未忘却的人们。

我们并非那么健忘。在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年代,每个人上台都能倒出一两本血泪账。那多是个人之苦。若一说苦就是吃糠咽菜,我们记忆的圈子就太狭小了。不吃糠咽菜就不苦了么?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么?

只惦念个人之苦的,容易被个人之福满足。皆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和毛泽东。那一代遍求救国真理的中国人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首先记住的创痛是民族的创痛,首先惦念的富强是国家的富强。

为了记住国耻,要记住甲午。知耻而后勇,首先要知。不对“耻”进行艰难、沉重的思索,就不能期望勇会来得多么猛烈、多么持久。记住它,你从历史中采摘的就不只是几枝耀眼的花朵,还有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军界有句名言:胜利是无可替代的。那么同样我们还可以说:失败是不需掩盖的。并非邓世昌一句“撞沉吉野”,我们就可将光荣的花环斜挎在悲怆的胸前。作为军人,更应记住那锈铁一样斑驳的事实:吉野未被撞沉,致远号却被一枚鱼雷击沉。

不知道有多少教训、创痛和遗憾随同那支舰队沉入海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反复打捞搜寻,一百多年过去了。以一个多世纪的光阴来思索,时间不能算短。上个世纪末风云变幻,这个世纪末依然风云变幻。今天追忆甲午,我们并非仅为朝烟波浩渺的黄海投下几枚孤寂的花圈,而是要通过那个空前惨痛的教训,再次体味中国军人承担的民族责任和历史责任。

记住那些日子,就是记住我们神圣的使命:保卫祖国安全,捍卫民族尊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