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家庭(1)

28岁赚千万 作者:穷富弹指间


我出生在一个临近东北省城的小城市,这个小城市只有几十万人口,却承载了我所有童年的美好。

父母都是“铁饭碗”,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家境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一家人蜗居在50平方米的职工家属楼内。这种家属楼都是红砖码砌而成,名义上是楼房,实际上还得自己烧煤取暖,房子里有火炕有炉灶,房前有小仓库,房后还有一片自留地,可以种些应季的蔬菜。记得父母还种过几垄草莓和几棵樱桃树,每到成熟的季节,我都会吃得满嘴泛甜,那种甜是真甜,从嘴里甜到心里,是我无数次都魂牵梦萦的味道。只可惜,那种味道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父亲是个小富即安的人,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满足了。由于一次意外他受了工伤,随即办了内退,基本上就是不干活还能照常拿工资的好差事。闲下来的父亲整天无所事事,靠打牌度日,整日都以小赌打发时间,那一年他43岁。

母亲天生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她不甘于现状,她不向贫穷妥协,于是她办了病退,只身下了海,做起了服装生意。那年月,铁饭碗很值钱,很多人的脑子里都没有下海经商的概念。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毋庸置疑是先动起来的人。他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毅然决然“下海”带来的回报。这种成功不需要羡慕,不需要嫉妒,因为那是他们应得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机遇都很公平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只是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错过了而已。

母亲下海的时机很好,那时候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只有一个供销百货大楼,几十万人的大部分生活需求都来源于这个百货大楼,其利润是可想而知的。母亲的思路也很活泛,她租了几节柜台卖起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其中有男装、女装,还有童装,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总之,就是看什么衣服赚钱就卖什么。在那个朴实的年月里,百货大楼都是柜台制,还没有精品屋、专卖店这一说,与那些早市、夜市、地摊相比,这些柜台卖的就是精品货。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做服装生意发达主要靠两种货:第一种就是成套的西装。就当时而言,能够穿上一身西装那就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体面的象征。甭管是夹包的公务员,还是蹬三轮的苦力,谁都得备上这么一身,等有重要的场合时穿戴。记得那一年我上初中二年级,母亲也给我配了两身笔挺的西装,尽管穿上去有些大,甚至袖子都能遮住手,但我仍是乐得穿在身上,因为我是全校第一个能够穿上西装的学生,就是跟校长那一身西装相比,我这身西装的料子和款式也毫不逊色。所以说,虚荣这个东西,不分年纪大小,打从娘胎出来就在心里打上烙印了。

第二种就是皮货买卖。那年月,东北的气温尤为糟糕,一到冬天就是零下三四十度,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一个人浑身上下都冻透了,那刺骨的寒风就像一把把小刀子,把人的脸割得生疼。还记得有个笑话形容东北的天气:一哥们冬天靠着墙根小解,结果没等他尿完,那刚刚还冒着热气的尿液就被冻成冰坨了。虽说这个笑话有些夸张,但足以证明其寒冷的程度。遥想当年,我的耳朵和手脚都被冻伤了,每天都用温水配中药洗两遍,等到开春的时候,冻伤的地方一揭就是一层皮,那种难受的滋味简直无法形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