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端经济舱的成功秘密(1)

理性的非理性 作者:郑毓煌


高端经济舱的成功秘密

“折中效应”还能在新产品引入、产品定位和品牌延伸等问题上给企业很多有益的启示。比如说,在产品线设计和定位的时候,企业不妨将新产品定位在“中庸”路线而获得消费者青睐。

现在出行选择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时候人们还是会选择经济舱,各大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公务舱的票不及经济舱的好卖,这是公认的事实。但是,经济舱的缺陷也很明显,办票值机时拥挤不堪的队伍、狭小的机舱座位、传送带上“姗姗来迟”的行李,都让人感到很不方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提供一个在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之间的“折中”选择,既让人们享受到出行的方便,也为航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呢?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于2010年3月推出的“高端经济舱”就是这样一种尝试。高端经济舱定位在公务舱和经济舱之间,它为乘客提供了更宽敞的乘机空间,座位前后间距比普通经济舱要多40%。另外,高端经济舱有自己的值机柜台,乘客可以快速办票,下飞机后还可以享受行李优先到达的待遇。此外,南航还为“高端经济舱”的乘客提供了一些虽不主要但让人愉快的服务,如赠送一瓶矿泉水,旅途中添一道小餐点等等,让乘客感受到自己被优待。

在增加了这些优厚待遇之后,“高端经济舱”的票价是多少呢?不过是普通经济舱的全价罢了。这样的价格比公务舱的票价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让人觉得是在花经济舱的钱,享受类似公务舱的增值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差旅政策中都规定不能报销头等舱/公务舱,但是对于经济舱,则不管是全价还是打折,都可以报销。企业员工出差时往往觉得坐经济舱太辛苦,谁不愿意多花一点钱,让旅行更加舒适些呢(反正是可以报销的)?南航“高端经济舱”的出现就弥补了这个需求上的空缺,也大大提高了南航的利润率。

南航虽是国内第一个引入“高端经济舱”的公司,但在国际上,“高端经济舱”的概念已经出现很多年了,只不过所用的名称不同而已,有的叫economy premium(高端经济舱),有的叫economy plus(姑且译为“优等经济舱”),有的叫economy comfort(舒适经济舱),有的干脆就叫even more legroom(更多伸腿空间)。一些航空公司更懂得幽默地宣传“高端经济舱”的好处,比如2007年5月,美国的捷蓝(JetBlue)航空公司就曾经雇用踩高跷的篮球运动员在机场宣传自己航班的高端经济舱座位有“更多伸腿空间”,这一举动吸引了很多乘客驻足观看和拍照,公司也由此有效地传播了自己有高端经济舱的信息。

捷蓝公司给国内一些航空公司的启示,在于它懂得如何挖掘细分群体,并时时不忘如何轻松、有效地宣传自己的增值服务。在美国,这是一家年轻的航空公司(于1999年成立,2001年开始运营),它最初拿到的承运航线非常少(只是在加州的长滩和麻省的波士顿等几个城市间飞行)。因为难以和大公司抗衡,只能做廉价航班的生意。同时,由于它未能加入任何航空联盟,开拓市场、争取客户也都只能靠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