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强国方程式(2)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作者:程超泽


而排除了上面的可能,也就是说单纯的自由贸易可能造成国民经济完全被西方强国、跨国企业集团和国际金融集团控制,成为西方资本的附庸国;而单纯的幼稚产业保护可能导致的是无法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尤其是无法同西方国家发生联系并通过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真正地自强复兴;而试图综合李斯特和斯密的强国方程式,既实现广泛的贸易保护,又大量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毕竟天下没有白食可吃,而且强者总是试图控制弱者并将其经济产业链条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使其成为经济殖民地而被牢牢锁定在西方跨国集团的利益链条上。那么中国在其经济起飞的30多年间又是如何杀出重围,在短短的时间内出乎意料地成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世界技术强国的呢?

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20世纪90年初开始面临非常特殊且复杂的国际环境: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扩展使全球产业面临重新分工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的全新局面;另一方面,资本的全球流动正在寻找便宜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新生产基地。一个人工、土地相对便宜并且具有丰沛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就会在这场空前的跨国资本争夺战中取得有利地位。1993年,中国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1∶5.8调整到1∶8.28,此后十来年中国官方的人民币汇率都紧盯美元,直到2006年方允许其浮动升值。这是中国抢占全球化先机的最重要布局,使得当时流向东南亚国家的外资转而大幅度流向中国,此后,这样的资本流向再也没有改变过。20年后,中国羽翼渐丰,成了全球外资投资的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世界工厂。可以想见,没有中国精英的精心布局,中国经济狂飙突进、席卷全球的局面是绝对不可能凭空出现的。

高速经济增长首先就必须依靠资本的流入和有利的生产要素结合。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铺垫,中国实际上已具备了一切高速发展的条件。而就在这时,一个具有强大组织能力的中国政府在职能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前的全能主义政府转变成为一个管理调控经济的政府,从一个无所不包的干预一切的政府转变成为一个开动最大能量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政府,从一个计划一切经济活动的政府转变成为一个开始尊重经济系统本身规律的政府。再加上毛泽东时期的制度遗产,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沛的、具有初级教育水平的熟练劳动力、土地和产品价格的比较优势,中国为一场现代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超级赶超创造了一切有利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在中国入世前夕,世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发出对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恐惧言论,并预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会崩溃。但历史最终证明世界舆论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不是中国的经济崩溃了,而是中国的经济机器以狂飙突进的速度碾碎了其他与中国类似比较优势国家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的强大能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其最终代价是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欧洲国家与中国类似阶段的产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被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扩张浪潮所吞并,纺织业和机电业的所有生产几乎完全转移到中国来了,而欧美的重型机械制造业在2000年以来也加速转移到中国。凡是与中国制造业相冲突的国家都被中国的产业所吞并。于是,在入世后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低、中、高的各级产业都在中国出现了全面突破的景象,中国不仅完全占据低端和中端产业的生产,也以极快的速度向高科技领域、新技术和新能源领域里挺进。后者在2008年世界金融大危机后更显突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