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的节气(2)

谋国者 作者:林东林


由此可见,各级朝廷官员才是反对签约的主力军。从4月14日,很多当朝大员就开始接连上奏。到4月30日,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仅5月2日那天,就接到七省举人的八批公呈,签名者342人;这样转奏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达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八十人的上书只是诸多奏书中的一件。

正是在朝廷官员的影响下,等待发榜的举人一时才“鱼贯”爱国,纷纷上起书来。

因为按照清制,举人不能直接上奏,只能写成公呈由都察院代奏。自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代奏大批举人的上书,而在康有为宣称都察院拒收他的上书那天(即5月2日),都察院就代奏了七省举人的八批上书,签名者达三百余人,这样的代奏直到5月8日才结束。举人上书总量达31件,签名数超1500人次。另有举子135人次参加了京官领衔的上书7件。据档案显示,所有上书均达御前,所以康有为所说都察院拒收上书是不成立的。

然而,康有为的万言书确实写了,只是并没有递上去。而原因竟然是,他从一个太监处得知自己考中了进士,如果他带头上书,眼看就要到手的进士功名就会被取消,于是他临阵而退了!中了进士的康有为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差不多是今天的处级。

持此论的姜鸣先生说,所谓1895年康有为发起的赫赫有名、响彻后世的公车上书,作为“历史事件并不存在,顶多只能称作‘公车集会’或‘公车拟上书’而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康有为和他的公车上书就是那丛草色!

在一本书上,我曾看到过一张光绪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合影,光绪帝眉清目秀,年纪轻轻而有青云之志,而康有为以帝师自命,浑浑而有机心,梁启超则稍逊一筹,以师命和帝命马首是瞻。以康有为后来的作伪成性来看,孔子改制是他假托,那么公车上书也极有可能是他自造盛名的绝佳机会,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终于要别开花样地登上历史舞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