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效益公平(2)

情商中国 作者:徐彦平


2.去人情化

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的,有“人情味”的领导让人乐于亲近,有“人情味”的企业让员工有留恋感和归属感。但是,企业有“人情味”,不等于企业应当“人情化”。“人情化”,是把人情的因素放大到整个企业内,势必造成公私不分、是非混淆、小圈子盛行的局面,尤其是直接影响到机会分配的不均,这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情感有有无厚薄之分。一旦“人情化”了,用和他人的情感的有无厚薄来处理问题,如此一来,必将把人分类:情感深厚的,归为“自己人”;没多少交情的,视作“外人”。于是,本来皆为工作关系,而“人情化”后,相应地就有了亲疏、内外、生熟之别。

“人情化”,即形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人际关系中的“差序格局”。所谓“差序”,是有区别性地对待人,待人不平等。对于亲近的、熟悉的、属于自家人的,格外照顾,尽力提携,机会向其倾斜;而对于疏远的、陌生的、不在圈内的,无论表现如何,视而不见,极少注意到,甚至有时发生利益冲突时还排斥和压制。机会分配既然不等,公平便被损伤。那些受到忽略或者排斥的员工,自然有不公感——不公平是要产生情绪的。这是企业凝聚力破坏、人心丧失的一大要因。

3.能者居之

讲机会平等,讲一视同仁,强调去人情化,其目的都在于一点:让有能力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尽量少受非竞争性因素的影响、限制。

春秋时的晋平公,曾问大夫祁黄羊,谁合适担任南阳县令?祁黄羊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正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仇人呢?”祁黄羊答道:“您是问我谁担任县令这一职务合适,并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于是,平公派解狐去任职。又有一次,平公请祁黄羊推荐中尉。祁黄羊说:“祁午合适。”平公不禁问:“祁午是你的儿子,你举荐他不怕别人议论吗?”祁黄羊回答:“您要我推荐中尉,并没有问我儿子是谁。”平公接受了祁午。孔子听说后,不禁感慨:“祁黄羊举荐人才,外不排斥仇人,内不回避亲子,真是大公无私!”

这是著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对外不回避私仇,对内不回避亲属,无非是说机会的平等,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让合适者占据合适的位置。有仇者,机会不少他的;亲近者,机会也不比别人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