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准备过冬的粮草(1)

华为还能走多远 作者:余胜海


任正非属于那种典型的“焦虑症患者”。他无数次警告公司的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的必然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华为“一天不奋斗,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严酷的事实”。

华为自1996年开始拓展东欧、俄罗斯市场。2001年初,任正非在公司内部发表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的著名讲话,号召华为人去开拓海外市场。此时,华为已经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而在更为发达的西欧市场,华为还没有起步,整个海外拓展过程险象环生,荆棘密布。

全球电信市场的持续低迷,牵动了每个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敏感神经。传统电信设备买单需求受挫的同时,新兴市场如IP语音、无线通信等不断浮出水面,但商机似乎又闪烁不定,因此老牌厂商,尤其是业界巨头们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冬天”里没有存下“余粮”,“春天”来临市场重新洗牌时,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由此可见,在这严寒的冬天,思科与华为的知识产权官司不难理解,在缺乏食物之时,狮子和老虎不可能不为抢夺食物打架。

华为在海外市场战略中,避开了发达国家市场,凭借低价战略,重点选择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作为目标市场,这样既能规避发达国家准入门槛的种种限制(如英国电信、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等),又使海外大的电信公司难以在发展中国家与华为“血拼”价格。

在有效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再有重点地以高端产品积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对发达国家,要敢于屡败屡战,以高端挑战高端。

然而上述过程也是漫长而艰辛的。首先要让发达国家知道华为的技术并不落后,需要花1~2年时间争取他们对中国公司的了解,再需要2~3年时间通过他们的严格认证进入短名单,才有资格参与竞争激烈的投标。

因此,在国际化过程中,华为遭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国内设备制造商恶性的价格战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一线价格减去客户索要回扣或搭送产品的成本后,售价已低于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不卖则又失去客户,维持公司利润越来越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