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需要社会学想象力(1)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作者:肖锋


像社会板结、拼爹、啃老、剩女等诸现象,一定源自某种个人无法控制的社会结构力量,这是从统计数字中分析不出来的,也是客观新闻的五W方法描述不出来的。社会的想象力帮助我们找到这个时代在历史中的定位,找到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任何文体都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比如知音体,其按摩功能甚于探寻真相,即符合某类人群的心理需求。那么,用什么样的文体来表述当今中国,这个三千年未遇之变局?我以为,任何一种惯用新闻文体都是不足够的。

这是一个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时代:分裂、断裂与冲突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词,普适价值与中国模式,国际潮流与民族主义,公民维权与垄断寡头,仇富与仇腐……,西方三百年历程正以社会戏剧的压缩形式在中国上演。

这是一个穿越的时代:中国巨龙的龙首探入信息化时代,龙身在工业化时代,可龙尾还在农业时代。中国三十年,西方三百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压缩了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三百年的历程。社会各领域的进程是不同步的,有些与时俱进,有些滞后百年。

所有将中国划分为“若干中国”的营销实践都成功了,而用“一个中国”的注定败北。你用上海南京西路的奢侈品消费来推断中国人的购买力,陕西农民肯定不干。

这是一个速朽健忘的时代。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提出“中国年”理论:每个人都生活在变化中,但其他人的变化速度赶不上此刻中国人的变化速度。中国是世界的“急之国”。

解构这样的时代需要穿越精神。我找到了“社会学想象力”,它是本人在新周刊四百余篇文章的关键词。

所谓社会学想象力,所谓社会趋势

社会学想象力(socialogical imagination),港台译社会学构造力,指一种心智,即在微观经验材料与宏观历史之间的穿梭能力,既要有“智”更要有“心”,心是关怀/责任/道义,智则基于理论素养和功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