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耳环:穿耳贯珠盖古尚,疏通经络保健康

“戴”出健康 作者:王凤岐


耳环:穿耳贯珠盖古尚,疏通经络保健康

佩戴耳环除了能起到装饰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正如足疗能够治疗某些疾病,耳朵也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健康宝藏,人体的各个组织在耳郭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身体器官发生病变,耳上相对应的地方,即中医中的 “穴位”就会发生一定的反应。

耳环又被称作耳坠儿,是佩戴在耳朵上的饰品,古代又被称为“珥、铛”。是中国人佩戴最多的一种饰物。清朝的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将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之为“丁香”,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李渔是一个很懂得美学的作家,他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由此可见耳环在饰品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耳环最初的意义,有点警戒的作用,一些女子过于活跃,不甘居守,有人就想出来在这些女子的耳朵上扎上一孔,并悬挂耳坠儿,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古人解释这种行为是:“镇者,悬当耳旁,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这是告诫佩戴者自重自律的含义。后来耳环逐渐演变成一种装饰,男女都可以佩戴,在《诗?齐风》中“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描写了一个戴着耳环的新郎官,丰神秀美。直到秦汉,耳环才成为女子独有的装饰之物。

女子和耳环的故事缠绵悱恻,在周朝宣王的时候,周宣王一度沉迷安逸,荒疏了朝政,他的妻子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褪去了发簪和耳环长跪在永巷,周宣王得知王后的心意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耳环也能起到一个信物的作用,宋朝靖康之难以后,宋徽宗被金人掳到北方,为了让儿子赵构起兵相救,宋徽宗辗转寄回许多至亲的随身之物,其中就有赵构发妻邢皇后的耳环。但家国巨变,半壁河山尚无力收回,更何况一个弱女子。邢皇后留着另一只耳环,日日哭泣,至死也没有等到丈夫相救。而张籍在《节妇吟》中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之句,那时耳环已经成为一种情意的象征。

佩戴耳环除了能起到装饰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保健作用。

耳郭形如子宫里倒置的婴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人体的各个组织在耳郭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正如《灵柩》所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中有:“肺主声,令耳闻声”,《理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郭分为“心肝肺脾肾”五个部分:“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这些器官一旦发生病变,耳上相对应的区域,即中医中的 “穴区”就会发生一定的反应。而万事万物相生相依,就是这小小的穴位,刺激它的同时也能收到较好的治病效果。

身体内哪个器官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可以在耳朵相对应的耳穴上扎一个小洞,戴上耳环刺激该穴位。如果是软骨部分,打耳洞容易感染,也可以用夹式耳环将这个穴位夹起来。我们偶尔能看见一些老人家耳朵上贴块胶布,里面贴着王不留行籽,这其实和我们戴耳环是异曲同工。我们将耳环戴在耳垂上,便相当于为耳朵安置了一个小型便携式的按摩器。通过耳环的按摩,让我们面部经络通畅,进而使人体各部位的经脉运行无碍,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更巧妙的是,胆经从耳朵经过。胆经在身体内处于何种地位呢?《黄帝内经》这样形容:“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就是说,人体的11个脏器皆取决于胆,或者说是胆气的生发。而胆气的生发与否,是其他脏器正常工作的基础。耳环小巧精致,戴上它便是对胆经进行良性的按摩,可以舒畅胆经,进而保障身体健康。

耳环虽好,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消受”的。皮肤是我们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出现问题,外邪——风、寒、湿、火、燥,就会找到破绽,进而长驱直入。所以,身体抵抗力弱的人,上了年纪的妇女,尽量避免打耳洞。相较于年轻女子而言,老年妇女穿耳洞容易引发久治不愈的炎症,也容易出现皮肤创伤。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耳环都能在哪些方面为我们锦上添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