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崛起,中国不再错过(3)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作者:李河君


按照金融投资家约翰·内夫的说法,在伊丽莎白时期的伦敦,2 000货车的木头仅相当于酿酒业一年的燃料。到了詹姆斯一世时期,一个玻璃作坊一年就需要4 000车木头。另外,“海军同样需要木材制造军舰”,而且用料讲究,用量巨大。

森林的大量砍伐使英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制于能源供给。1500~1630年,劈柴价格上涨了7倍,而同期物价只不过上涨了3倍。17世纪,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建筑、取暖和手工业等各领域的木材需求激增。欧洲“小冰期”的降临又使得英国的冬季格外寒冷和漫长。英国人不得不积极寻找木材的代替品。于是,煤炭被大量开采。资料显示,到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已经有250万~300万吨之多,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产煤量总和的5倍。

由于英国、法国的加来海峡地区和德国鲁尔地区的煤矿不断被开发,1850~1869年,法国的产煤量由440万吨上升到1 330万吨,德国的产煤量由420万吨上升到2 370万吨,整个世界煤炭消耗量占整个能源消耗量的比重从1830年的不足30%,迅速上升至1888年的48%。1920年,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2%。

从13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宋代开始,全世界依次进入“煤炭时代”。

当整个欧洲拉开全方位变革的序幕时,中国正在经历什么?

彼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期,仍然以土地为依托,最大的变化可能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而这还是因为美洲开发产生的全球辐射效应为中国引进了玉米与红薯等高产作物。

不过,彼时的中国仍旧是世界经济第一大国。18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印度,约为全球30%的量级,约为英国的6倍,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高达33%,人均产值也高于印度,人口急剧增长。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大清帝国正值鼎盛时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重申不许武科改用鸟枪,依然比试刀剑。而5年后,英国人瓦特成功地改良了蒸汽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