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源独立”非我莫属(4)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作者:李河君


在里夫金描绘的未来世界里,石油退居次要地位,分布式发电站将带来能源的民主化,削弱政治上的“统治”概念,代之以“合作”、“共享”。国家间共享信息和绿色能源,由于太阳的“公平”与“慷慨”,只要拥有相应的技术就能得到能源,而不需要掠夺他国的阳光。

发展太阳能将成为实现里夫金论断,告别地缘政治、石油战争的最有效的方式—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弱乃至消除化石能源带来的消极作用,可以给地缘政治、石油战争来个釜底抽薪,防止其再次兴风作浪。

如今,中国奉行的是“和平崛起”的理念,走的是“科学发展”的道路,要实现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中国也具备了发展太阳能的领先优势,担负引领者重任的怎么可能不是中国?

附录案例1 普法战争与地缘政治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争夺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竞赛,暴力瓜分全球稀缺矿物资源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连欧洲内部也为此纷争不断。以法国和德意志为例,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它也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生产区,而德意志的鲁尔盆地则拥有欧洲最丰富的煤炭资源,谁能通过战争得到对方的资源,谁就可以称霸一方。

1870年,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故意激怒法国,借机挑起了普法战争。在色当战役中,法国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39名将军、300名军官及8.6万名士兵成了俘虏,这是法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结束后,为法国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德国占领,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成功夺得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统治权为德国工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洛林铁矿与德国的鲁尔煤田相结合,使鲁尔地区成为强大的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区。该区工业产值曾占德国的40%,钢产量也从1870年的14万吨猛增至1913年的2 050万吨,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同时,德国还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法国则由过去的繁荣跌至谷底。普法战争的本质是一场争夺土地、煤炭和钢铁资源的战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