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革命与近代俄国暗杀风潮

铁血黄花:清末民初胡暗杀 作者:伍立杨


—较早时候的十二月党人—民意党斗争手段—手段与目的之辩证关系—文学人物与自由之花—影响亚洲革命: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接近辛亥武昌首义的一两年前,党人的打击力度,又骤然加强了。1909年10月26日,在遥远凄寒的北国,又发生一件大事,这就是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安重根行刺那一年,他只有三十来岁,早年曾流亡上海,1904年日俄战争的时候回国办学,也曾率小股部队和日本人作战,旋归败绩。再次出亡。1909年首任日本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和俄国大臣谈判,安重根即潜往哈尔滨预备行刺。

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党人与19世纪初的俄国十二月党人有惊人的相似。两者均极看重舆论,十二月党人追随18世纪的启蒙思潮,以为“舆论统治着世界”。也极看重暗杀,其对俄国专制政体,不仅意在消灭机构本身,更“要从肉体上消灭整个皇室”(涅奇金娜,《十二月党人》,商务版译本,78页)。这些方面,也为中国党人所同样致意。但也有重要不同,十二月党人多为贵族子弟,享有特权,拥有农奴庄园,生活颇为优游自在。固然他们为建立民主制度不惜消除自身的特权,而其局限也十分令人震惊,如十二月党人秘密协会创始人亚历山大?穆拉维约夫,出身望族,随军驻扎在某小村庄,为获取一块面包及一杯牛奶,竟赋予一枚金币,他以为交易即如此。而在中国,党人中虽也不乏出身高贵者,但他们对社会状况,是很了然于胸的。如苏曼殊这样的浪子、纯粹诗人,也在党人行列,而他对地方名特小吃的价格,都是清楚的。

近代俄国青年知识分子契身政治斗争舞台,倡导“到民间去”的大型运动,与沙皇的暴虐相对抗,是为民粹派。其中巴枯宁派推崇暴动方式,“革命家不是准备革命,而是干革命”。至19世纪八九十年代,自由民粹派更占上风,更将个人恐怖活动作为斗争的主要手段。其中《民意党恐怖派纲领》(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俄国民粹派文选》,1009-1015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论恐怖暗杀极有灼见:“恐怖手段能够唤起人民的革命精神,不断地证明斗争的可能性。”“生机勃勃的运动是扑不灭的。当知识分子被剥夺了为实现理想进行和平斗争的可能性,他们不得不采取政府所指出的斗争形式即恐怖手段。”

“政府忽视社会思想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是完全正当的。知识分子是在人民历史中的一支现实社会力量,任何一个政府的镇压都不可能迫使他们就范。”

当恐怖斗争在社会风潮中越趋剧烈,而统治者势必更加孤立,生活本身也对这个过程作一番驾驭调控。它光芒灿烂的感召力,终将使“政府被迫向社会寻求支持,并对社会最明确的要求作出让步。这些要求就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人民代表参与国家的管理,我们相信,恐怖行动完全是由于缺乏上述最起码的自由造成的”。假如政府履行并达成这些条件,“恐怖行动一定会停止下来”。可见知识青年拔刀而刺凶顽,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其所从事,自有其合情合理的规律性、必然性。

近代俄国处于转型期之际,革命的思潮亦极发达。青年英雄敢作敢为、勇于牺牲,以革命为唯一信条。鲁迅译《工人绥惠略夫》中的主角绥惠略夫也尝从事暗杀,但他所依恃的是热烈感情冲动,对于群众他不大相信,他看不起人类猪一般的互相吞噬。俄国文学的另一名著《灰色马》,专写暗杀党的生活、思想,主角乔治,念兹在兹者就是实行暗杀,他不但对群众不予相信,就是对同志,也颇怀疑;唯一支持他活下去的,是暗杀成功之一刹那的闪光的愉快。在骨子里却没有勇气生活了。这种暗杀可以说是缺乏宗旨,最后终于由杀人而自杀了,这倒不是外力的直接逼迫,是他早就认定生活的乏味了。

稍早的路卜洵的小说也写暗杀,但其主人公有宗旨有寄托,向目标迈进,自断退路,一意向前。实行恐怖,狙击官僚,是为了把志士的热血换取自由之花的开放,至于《灰色马》却叙写一种找不到出路的尾声,行动还在进行,而革命的心情却渐渐沉寂下来了。这恐怕也是求取自由之路上为坎坷荆榛所阻,必然的黯淡。主人公乔治感喟:“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空的。”俞平伯先生评论他的思想性格,认为第一个观念就是“矛盾—他无时无刻不在这漩祸的激扰之中”。“生命中越伟大的人离毁灭越近”(跋,《灰色马》译本)。俄罗斯近世革命风潮及暗杀历史于中国会党影响至深。《新世纪》杂志第27号、28号分别介绍虚无党人苏菲亚的暗杀事迹,及女党人方锦刺杀全俄监狱总监的事迹,以期研求取用。

近代俄国民粹派中最大的民意党,苦于政治改变的遥遥无期,而奋起实行铁血政策。其在客观上,亦因此种革命小组,不能得到军人的积极支持,而底层群众亦不能为之迅速广泛发动。唯暗杀之道,尚可作变换机能的补充方法,因而坚定了他们的刺杀沙皇从而消灭之的图谋。又以其在近代革命史上开风气之先,对亚洲革命的影响也极深远。1909年10月26日,时任朝鲜监国的日本名相伊藤博文被刺于哈尔滨。伊藤博文为亚东政略之雄,其人平生有三爱:一则酷嗜女色,动息起居不离歌妓;一则爱汉诗,多有佳句而平仄不谐;一则好宝刀,多方搜罗流连把玩。爱色一端万人共指,日人呼为好色鬼(参见《雷铁崖集》,192页)。盖彼时朝鲜已为日酋所掌握,并为进一步与列国瓜分中国而作准备。岂料不愿做亡国奴的朝鲜志士安重根,早有希自由、慕平等之志节,远绍中国燕赵慷慨悲歌之士,近得中国清末英烈的影响,当伊藤在哈尔滨下车之际,冰天雪地里跃起这位热血男儿,以老式铁铳准确射中伊藤腹部,而毙其性命。为着恢复天赋人权,他同时也养成了敏捷的手腕,被捕时连呼“祖国万岁”!真可为千古九原吐气。事后,安重根被关进旅顺监狱。次年春,在狱中被施以绞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