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 共同富裕的所有制思考——共有制(9)

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改革 作者:蒲坚


生物科学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人脑正在快速发展,人的知识性的发展由于人脑的快速进化而越来越显现出至高的伟力。科学技术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对知识产权的占有正在改变传统的游戏规则和力量对比,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很显然,自主创新的驱动力来自自主知识——软国力的进步和升华。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取决于创新型国民的共同奠基,创新型国民取决于国人知识性的深度开发和升华。从这个意义来看,以人为本除了要满足人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的根本利益需求之外,还应理直气壮地高扬人类知识性的旗帜,使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建立在当代历史已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知识性的伟力上。换句话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以人为本,发展的不平衡本质是知识容量的不平衡;以人为本,城乡经济的差距本质是知识占有的差距;以人为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物质占有的贫穷,是外在的贫穷,它是由精神资料占有的贫穷,也就是内在的贫穷造成的;以人为本,发展是硬道理就升华为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且是效率的源泉;以人为本,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人知识性的开发,以不断进步的、成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形成创造力,做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性选择,达成全面、协调、持续性的社会发展,同时修正和缓解由于科学技术的滥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人为本,人要真正发挥人的作用。

总而论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有着巨大的思想容量,它把马克思经典的人本思想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承有机地统一在现实面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归一性的逻辑前提,使得我们可以深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后,把“第一”、“先进”、“科学”的力量与人的知识性本质历史地联系起来。马克思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生产力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以往劳动的产物。因此,生产力是人的实践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的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之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造而是由前一代人创造的社会形式。 ”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和人民,如果不能与时俱新地获得“生产力的既得力量”,就不可能表现出“第一”、“先进”和“科学”的伟力,换句话说,在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同时,工人阶级要想保有现实的先进性就必须成为现代知识的拥有者。如果没有一个知识的政党、知识的组织、知识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就不能在思辨终止的现实面前把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本质内涵完整、准确地贯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因为和谐社会不是庸俗的、低级的、落后的,而是符合人类本性的、灵性获得解放的、是基于个体的人的自由发展,从而达到国民自由本性共同发展的崇高境界。和谐社会必须满足人民的物质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知识性需求的根本利益,因此,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三元和谐”——只有在物质性、社会性发展和谐的基础上达到知识性的和谐才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指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