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第三方支付:站上世界之巅(3)

支付革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支付 作者:马梅


阶段一:网银发展促进行业生长(2005年以前)

中国的支付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发展而来的支付体系决定了行业的形成过程、基础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行业的未来。

计划经济时期,单一的国家银行在支付结算中处于主体地位,商业信用受到限制,货币流通依据国家计划进行组织和调节。由于单一主体的缘故,结算的问题并不影响银行体系运作,支付服务自然地被内生化。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四家国有专业银行相继恢复或分立,真正的清算体系由于跨行的需要而发展起来。联行清算制度从全国大联行转向多家专业银行自主创建联行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联行资金以及专业银行之间的联行资金区分管理。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建成全国电子联行系统,至此,中国的支付体系才初步形成。由此开始,以银行信用为依托的支票、银行本票、汇票以及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逐渐取代现金、普及应用。

支付服务出现的契机正是工具的普及和需求增长与银行本身落后的系统建设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特定的支付工具正是网络银行与银行卡。2002年前,当时各大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并且各自向商家提供不同规范的支付接口,商业银行的多级结构给商家和消费者造成了诸多不便。多家银行的接口承接、金融网络与互联网的接口承接则因为系统烦琐与成本较高成为主要问题。

2002年3月,中国银联的成立解决了多银行接口承接的问题。通过银行联合分担成本的方式,地方银联有条件向商家提供多银行卡在线支付接口,使异地跨行的网上支付成为可能,也保障了各个银行的利益。而金融网络和互联网的接口承接,则由从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而出的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承担。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支付服务是附加值较低的支付网关模式。所谓支付网关,是指银行金融网络系统和互联网之间的接口。支付网关模式是指一些具有较强银行接口技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以中介的形式分别连接商家和银行,从而帮助商家和消费者在网络交易支付过程中跳转到各家银行的网银接口。早期采用网关模式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包括网银在线、首信支付、环迅支付等,此外,PayPal也是最早来中国搭建支付通路的支付服务提供商。

就此,银行卡支付与互联网支付的商业模式初步形成。当时,在支付网关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支付平台,而只是商户到银行的通道,第三方支付机构仅相当于资金的搬运工,其自身业务的附加值和增值空间都非常小,收入来源主要是和银行的二次分润。由于整个模式的进入门槛较低,业务增值空间小且同质化严重,导致支付服务提供商缺乏核心价值,利润率无法维持,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必然会在发展中不断寻求业务创新,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和利润来源。由于这个制约,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在寻求创新,摆脱银行和竞争者的约束。尽管如此,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都具有对支付系统价值的正确认识,也为之后的爆炸式增长打下了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