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 找出行为基准线(1)

透视谎言:跟牛津专家学超实用破谎术 作者:(德)雅克·纳斯海


如今我们明白,在揭穿谎言时,人们多半会去注意一些方向完全错误的线索。无论是言谈的内容,还是所谓“典型的”征兆,例如避免目光接触或是肢体上的焦躁不安,都无法真正反映出一个人是否诚实。换言之,事情其实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人类毕竟不是童话里的小木偶。十九世纪末,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创造出了小木偶匹诺曹(Pinocchio)这个角色。他是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小男孩,只要他一说谎,鼻子马上就会变长,然后他的木匠爸爸便可轻松地识破他骗人的把戏。可惜的是,人们的鼻子并不会因为说谎而变长。不仅如此,由于每个人各有自己使用语言与肢体动作的独特方式,因此也没有任何共同的信号是每次说谎时必然出现的。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言谈举止。例如,跟长辈一起喝下午茶时,我们的言行就与跟女朋友一起时大不相同。

固定的征兆并非重点,“改变”才是关键!

我们往往习惯于等待某个身体或口语信号,并盲目地相信这么做是正确的,其实这样的方式对于揭穿谎言只是徒劳。更甚者,被视为说谎信号的某些典型征兆,有可能会反将我们一军。例如,脱口秀节目里的某位嘉宾,在讲出每个了无新意的答案之前,都会先沉思片刻,这并不一定就代表这个人竟然厚颜无耻地当着所有观众的面撒谎。他之所以迟疑,也许是当天聊到的主题太过私密,又或许这位嘉宾面对镜头就是会感到害羞。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过世前的几年里,每年依然拖着风烛残年的身子,勉力地为信徒们主持复活节弥撒,当时他那颤抖的身躯不会代表着他正在说谎吧!

然而,若是交谈对象总会在特定的问题上停顿一下,或是在谈到某个主题时总是吞吞吐吐的,我们就该留意了。我们应该观察的是偏离正常言谈举止的现象。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两种常见的说法:“他当然是在说谎。每当我问他些什么,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我知道他在说谎!因为他反常地从头到尾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虽然这两种陈述提出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作为线索,可是它们确实都指出了说谎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来,两个说法的判断根据似乎有所差异,实际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改变。或者更确切地说,被观察的对象偏离了他惯常的行为模式。

为何当人们说谎时,在言谈举止方面会有所改变呢?原因在于当人们感受到不安、罪恶、欢愉或紧张时(这些都是伴随说谎行为的典型情绪,在之后的章节会有更多相关讨论),身体也会跟着做出相应的反应。

想要有效地辨识出改变的征兆,我们就必须先知道所观察的对象平常的行为究竟是怎样的。换言之,必须先观察他正常的行为模式,好确认在他身上是否发生了偏离正常行为的现象。这正是测谎机的原理。如下文所述,我们不用靠一堆感测器和电子设备,光凭“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这项原则,就可以发挥很大的测谎功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