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新世纪的政治与文化(6)

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二,我们今天正见证着世界经济的强制性自由贸易是如何加强全球性产业的统治地位的,结果是其他国家的文化产业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欧洲的电影业是个明显的例子。但就在我讲话的此刻,英语文学也出现了类似的冲突。布克奖(the Booker Prize)被一家公司收购了,这家公司坚持要求布克奖自此向之前从未参加过角逐的美国作家开放。美国作家身后有强大的美国出版业和媒体撑腰。这是否意味着布克奖自此将和美国电影业一样,主要注意北美市场,而忽视来自英国和英联邦的作家呢?迄今为止,视野比较开阔的英国公众对英联邦中为较小群体写作的作家一直持支持态度,欢迎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家因此而受益。新老评审中有些人对布克奖今后的走向感到担心,即使是没有同感的人也明白他们担心的理由。而且,如今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是新是老,是小是大,甚至是袖珍国家,都在努力扩张自己的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补贴政治化的危险是实实在在的。在我自己研究的历史领域中,过去的30年是一段黄金时期,建造了众多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主题公园和其他有关景点,但同时也出现了公开编造虚构的民族或群体历史的情况。

还有第三个理由。直至20世纪末,技术进步总的来说对艺术是有好处的。当然,有些艺术,如绘画,仍遵循资本主义时代之前的手工艺经济模式,生产和出售的产品只此一件,无法重复,也正因其无法复制而受到珍视;这类艺术并未因技术进步而得益。但技术创造了或帮助创造了对我们的文明至为重要的新艺术——摄影和音响复制。技术把表演从实体在场(physical presence)解放了出来,把艺术带给了数以亿计的大众。尽管悲观主义者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但技术既没有消灭老的艺术,也没有扼杀新的艺术。书籍并未因电影和电视的出现而消亡,反而继续蓬勃发展。录影带和影碟的发明也没有造成电影的消失,倒成了电影业的一大经济支柱。就连肖像油画这最先受到摄影技术挑战的艺术也生存了下来,仍然挂在21世纪的董事会会议室和比较高级的私人住宅的墙上作为装饰。

然而,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明时期,这种情形却有可能不保。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技术似乎在破坏保证西方文化连续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其他文化中情况没有如此严重),即保存文化的物质产品。在座有些人可能知道目前图书馆馆员的世界中正进行着一场战斗。由于印刷材料呈几何级数增加,于是有人想尽量用少占空间的媒体来取代它们;战斗就是在支持方和反对方之间进行的。问题是有些媒体——如摄影胶片,可能还有软盘——远不如纸张保存的时间长久,而且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现行的技术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2002年的电脑也许读不出10年前电脑软盘上储存的资料,而且那些资料存入电脑时使用的编程语言和能够读那种语言的装置也十有八九早已停产。这很可能影响到一些专业小圈子内的出版,因为至少在我的研究领域,现在专著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发表。靠音乐产业赚钱的人更是忧心忡忡,他们发现录音产业的基础似乎正在分崩离析。由于技术和创新,任何一个有电脑的孩子都可以下载无数的音乐录音却不必支付分文。互联网不只是补充了其他文化活动,而是有时完全取而代之。一些调查表明,一般读者在网上浏览的时间多于阅读书籍和期刊的时间。我不是说这些问题无法克服,也不是危言耸听。我只是要指出,与过去资助文化的既定思路相对比,网络时代的发展是多么迅速、多么巨大、多么不可预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